打印

我来谈谈诸葛亮

0

我来谈谈诸葛亮

大家都知道,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于病榻之上的,周瑜仰天长叹:"即生瑜,何生亮",对这位东吴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材的猝然而逝,孙权更是悲叹万分。
    当诸葛亮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,冒着被周瑜部将杀害的危险,只带了赵云和500名士兵就去吊丧了。东吴将士知道赵云的厉害,所以才不敢下手。而诸葛亮吊唁周瑜的祭文,更是令人怆然涕下。他一边亲自为周瑜的亡灵奠酒,一边跪在地上,嘴里叨念着祭文:
    公瑾啊,没想到你竟然突然不幸辞世!可能是老天嫉妒你的才能,这样的消息怎么不让我伤悲呢?我心痛不已,特地为你奠酒一壶,但愿你在天之灵,能够安息!你自幼就以才华出众而被伯符(孙策)赏识,仗义疏财,礼贤下士;你少年得志,鹏程万里,功成名就,割据江南;在你壮年之时,远镇巴丘,景升(刘表)忌惮,而你却依然能挥洒自如;你英姿焕发,与小乔郎才女貌,真是天作之合,是汉室大臣的乘成快婿、当今朝廷的英才;你气概非凡,进退自如,自始自终,高瞻远瞩;你在鄱阳忠心不改,没有听蒋干的劝说,这是品格高尚之举;你才华出众,文武全才,火烧赤壁,以弱胜强。想你正当少年,风华正茂,雄姿英发,没想却英年早逝,怎么能不叫我痛哭流涕呢?你的忠义之心,英灵之气,可以日月为证。你虽英年早逝,但其美名一定会名垂千古。为你哀痛难当,撕心裂肺。苍天也为你而昏暗,将士无不怆然泣下,你的主公为你的去世而哀痛得泣不成声,作为朋友的我,为你泪流满面。虽然我才疏学浅,但是却有幸与你共谋大计,协助东吴抗击曹贼,辅佐汉室;可见,我们的心始终是相贴近的,可是你怎么就突然早逝了呢?哎呀,公瑾,从此生死永别!如果你在天有灵,一定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哀痛。除你之外,从此以后,普天之内就再也没有我的知音了!我的心里真是悲痛万分啊!但愿你还能听到我的声音!公瑾,你安息吧!
   诸葛亮为周瑜的亡灵念完祭文,就伏地大哭,泪如泉涌,哀恸不止。东吴将士无一不心生哀痛,纷纷认为诸葛亮对周瑜是情深意重。即使是东吴的外交使才---鲁肃也在心中也暗自想:"孔明是重情重义之人,都怪公瑾气量狭小。
    或许诸葛亮真的是为周瑜早逝而哀叹,但是,在当时的形势下,他需要玩弄一些手断,为自已留一条后路,以便回旋。
    周瑜的死可以说是由于他个人的气量狭小所造成的,但是如果追求其最直接、最根本的原因,与诸葛亮一而再、再而三制造出的"刺激"有很大的关系。所以,东吴将士对诸葛亮恨之入骨。可是,在这种情况下,他偏偏前去吊丧,而且还以这种手段迷惑了对方,掩盖了自已的真实图谋。不但没有置自已于危险的境地,反而让东吴将士相信他与周瑜的不和只是表面现象,从那以后,东吴将士就再也没过加害于他的念头。
    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已留下一个可以回旋的余地,对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必太过计较,放过那些芝麻大的小事,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,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信条。人无完人,如果用显微镜去看待别人的缺点,那就是千疮百孔了,所以要待人以宽,凡事不要苛求。与人相处,就要与人为善一些,不要去刺痛别人,否则,对你没有任何好处。
   不由联想起孙膑与庞涓,庞涓下山时,鬼谷子教他"路狭隘处,退一步与人行",而庞涓却偏偏没听这句忠告,做得太过分了,结果,自己还是死在了乱箭之下。
   人们常说的"得意时勿太快意,失意时勿太快口"也是这个道理吧。
   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,一定会表现出极端的性格,凡是极端的人,等于基本上不愿妥协,丧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把话讲尽了,等于不给自已留有余地,而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!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给自已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,而诸葛亮在这里不愧为我们的楷模!


[ 本帖最后由 Saniu 于 2009-10-25 15:34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小郎君 金币 +16 发帖辛苦啦! 2009-10-25 20:51

TOP

0
难道这就是风云里面说的:凡事太尽,缘分势必早尽?

TOP

0
哎,周瑜也是肚量太小了,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被气死吧!诸葛亮再厉害,他也扶不起阿斗呀!

TOP

0
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
就是这个道理啊,例子多了去

TOP

0
《三国演义》流毒菲浅啊!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绝非气量狭小、忌贤妒能之人,虽的确英年早逝,享年仅三十六岁,但那与子虚乌有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无关,皆是演义者言,如同戏说耳!

那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呢?《三国志》陈寿评曰::“性度恢廓,大率为得人”;东晋.袁宏《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公瑾英达,朗心独见”,象这等溢美之词在正史典籍、名家评点中屡见不鲜,一致的论点就是:周瑜其实是个器量端雅,趣致高卓的人!

TOP

0
额。。这个故事反过来讲,
周瑜就是做事留余地,不够狠不够果决,放跑了诸葛亮,所以后来会被他气死。
要是不管不顾把诸葛亮一刀喀嚓了,也就没有后面的倒霉事情了。

TOP

0
演义不是历史,诸葛亮是张良式的文人,没在前线作战。

TOP

0
通过演义这事说明一个道理是可以的。但别被演义误导。

楼上几位兄台说的很对,补充一下,周瑜是在攻打南郡(荆州九郡中一个)时箭伤发作挂掉的,和气量小没有关系。周瑜对东吴的最大贡献是赤壁之战,坚定了吴侯的抵抗信心,压制了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,不然中国的历史有可能改写,可能提前由曹魏统一,如果曹操多活几年扎好根基,也轮不到司马懿父子什么事。

演义神话了诸葛亮,他的智慧被放大了,根据三国志记载,猪哥应该是精于治军吏道的管理型人才,当然对局势的把握也不错,不然出不来隆中对。他不善于指挥作战,处于中等水平,在刘备取西川时,出谋划策的军师为法正,猪哥还没有做正,他大权在握指挥打仗是在刘备挂了后,又用计除掉李严(写出师表的年份)。实际作战稳重有余,鲜见天才式的灵光一现,取得的战绩平平,数次祁山征讨取得的战绩一般,未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纪略,因此其军事才能应次于周瑜。

几个史实,草船借箭是孙权的功劳,安给猪哥了。隆中对三分天下不独一家,鲁肃也有类似的观点(此牛人常被演义淡化而轻视)。火烧新野、博望是杜撰,跟猪哥无关。赤壁之战实际上曹军并没有大伤元气,虎豹骑还在,损失的多为荆州兵,但船烧了,为了安抚占领的州县防止后方叛乱,曹军是主动撤退。刘备军起了牵制作用,发挥不多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好色秦羽 金币 +7 回复认真,鼓励! 2009-10-26 09:07

TOP

0
都不着调。
大家都被罗贯中同志忽悠了,其实实际咋地你清楚?

TOP

0

回复9楼的贴子

感到您对历史战争甚是了解,其实我对诸葛亮和周公谨谁在战斗军事上更胜一筹并不介意,我所要意喻的主题是文章的后半部分,这才是我从诸葛亮身上所要借鉴的一些感悟吧!人这辈子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吧.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29 17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