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[心情随笔] 皮格马利翁

0

皮格马利翁

      大学的时候主修的心理学,虽然现在工作中应用得不多了,但心理学知识还是让我获益匪浅。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效应——皮格马利翁效应。

      关于它的具体定义,还有皮格马利翁这个名字的由来,大家都可以参考百度百科。链接我就不贴了,请大家自行百度之。

      不过我今天要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(Robert Rosenthal)和雅各布森(Lenore Jacobson)所做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说起。他们先选择了一所中低阶层社区的公立学校作为研究对象,然后让学校学生进行了一项所谓的智力测验(The Harvard Test of Inflected Acquisition)。他们宣称测验不仅能测出学生们的智商,还能够判断出他们在未来一年的成长情况。之后,他们就交给老师们一份“超常”学生的名单,老师们深信不疑。一年之后,“超常”学生的智商平均增长12点,而其他学生平均增长8点,两者差异显著。但关键的地方来了,这份名单根本就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随机选择的,他们的智力测验也是为了心理学实验而编造出来的。所以从一开始,这些“超常”学生跟其他学生是一模一样的!可最后老师们不仅认为“超常”学生们更聪明,还认为他们更懂事,更具有好奇心,更加友善,在未来成功几率更大。

      这就是有心理学实验支撑的皮格马利翁效应,用中国通俗的话语解释就是“说你行,你就行,不行也行;说你不行,你就不行,行也不行”。实验中,学生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,完全是因为老师们在心里就预先认为这些学生是“超常”的,所以给予他们更多关注,更多耐心,而恰恰正是这些,让学生们表现得更为优异。

      根据这个效应再来看看我们的教育,会感到很后怕。好的老师自然懂得这个道理,会让自己认为学生们都是人才,都是好孩子,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关心;可是也有的老师,认为学生们都不成材,都故意和他作对,并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她的学生,从而产生负面效应。其实比老师更有影响力的家长,在脑海里是怎么看待自己孩子的,就更关键了。因为家长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会更长,并且也包含很多细枝末节的沟通和交流。如果掌握得当的话,可以利用这些机会,不断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提示,潜移默化之中就能让孩子成为自己预想的那样。而若是因为工作烦躁,或是心情不佳,或者就是不那么重视孩子,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,会说一些负面的话,比如,傻、笨、废物、弱智等等,那孩子也确确实实会往那样的方向发展。

      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人其实也会有效果的。如果你希望你的妻子温柔体贴,你可以想象妻子是那样的状态,并对她日常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反馈。如果你想要男友更加健壮,也可以试想一下他那样的状态,并持续的鼓励他朝那个方向发展。在职场当中,对上司、下属、同事都可以使用这个技巧,渐渐地让他们成为你希望的样子。当然,这个效应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想象之上,太离谱的想象也是不可能成真的。

      最后要分享的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最强有力的一个用途,就是通过自我催眠,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来提升自己。这听起来有些玄乎,但实际上非常简单。我们都见过自信的人,可他/她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呢?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件事,可以把事情做好。而他们之所以相信自己能够做好,是因为脑海中能够浮现出自己做好这件事的每个步骤。体操运动员在做动作之前,都能够预想一遍整个套路,并且想象自己完美的达成了每个细节。若是因为准备不足而无法生成想象,或是因为过于紧张而脑子一片空白,那结果多半不甚理想。现在我工作之前,都会预想一遍自己做得很好,很成功的画面,要是有什么地方想象不出,那就有针对性的多做准备,而实际的效果很理想。不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,那就是让别人对你产生良性的预期。光是自己认为自己行还不够,如果周围人都认为你能行,那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很大了。所以在工作中,我尽可能让别人产生靠谱、可靠的感觉,从而让他们对我产生积极的预期,帮助我取得成功。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气场吧,其实一个人的气场,就是你使别人对你产生的预期。所以气场弱的人,别人会觉得,这事儿交给他能行么?她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么?而一个气场强的人,则会让人对他/她有更多信心,自然也会有好的预期。

      希望这则小小的分享能够让大家获益,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!


[ 本帖最后由 Perfume 于 2014-11-23 09:56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没有如果noif 金币 +12 感谢分享,论坛有您更精彩! 2014-12-1 17:30
  • 没有如果noif 金币 +30 感谢分享,论坛有您更精彩! 2014-12-1 17:30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qtsdem 于 2014-11-23 10:02 发表
一般的说教类帖子我是不看的,但我觉得这贴子非常有用,符合人的心理和反应,能潜意识地提高人的自信,增强人的动力。
多谢qtsdem大哥捧场~ 其实能产生多少作用倒在其次,我主要希望能够减少人们不经意间对其他人产生的伤害。像是在气头上说的一些话,“你怎么不去死”,“你这个没用的废物”,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。而平日里的一些担心、猜忌,时间久了,也可能因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而成真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qtsdem 于 2014-11-23 12:44 发表

这倒是真的,这是这个效应所体现的两个相反的作用,简单说,就是我们不但要利用它的正面作用,还要注意和防止它的反面作用。
正解~ 相信qtsdem大哥掌握了这个效应之后,工作生活会顺风顺水的~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arthangle 于 2014-11-24 21:12 发表
貌似有点儿道理,这是在主观意识里面的改变,兄弟,你这个说的是佛法啊...
佛法无边,一切如是!
牛啊~ 跟佛法都联系起来了,瞬间感觉很有禅意~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表情 于 2014-11-25 15:45 发表

其实心里暗示没有那么神奇或者说恐怖,心理暗示分很多种的,语言暗示,环境暗示等等等等不胜枚举,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:比如你去游乐场里的鬼屋,这个就是最直接的环境暗示,通过熄灭灯光,播放音效以及场景布 ...
还有一个例子跟咱们论坛的主题更有关系。
根据临床统计,百分之八九十的阳痿患者,其实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,而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。
所以说,在性事方面,都应该给予对方积极反馈,他/她才能越做越好。
其实可能很快就射了,但跟男方说“怎么这么快就射了”,还是“你比昨天坚持的时间长了”,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男人其实很在意性能力,所以这方面的自信,也会影响到其他方方面面的自信。
所以最佳的性伴侣,并不一定是身材最好,技术最好的,而是能够让你越来越自信,懂得呵护男性“雄心”的红颜知己。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arthangle 于 2014-11-26 16:27 发表

楼上正解。一个人的真正时间长短,跟对方是什么人,在什么样的环境,跟当时的心情,身体状况都有关,但如果长期被觉得自己时间短,那真的会越来越短...
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个一个故事:以前,有个人他觉得自己病 ...
嗯,确实有这样的事,所以我们寻求心理安慰,其实也会真的起到效果。
当然,前提是不能脱离实际,比如每天大鱼大肉,抽烟喝酒,不运动,还指望自己身体非常健康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hswhatsthat 于 2014-11-28 12:05 发表
红心加一。

重温了一遍,还是感觉获益匪浅。

但是,说一点个人意见,就是对上司,是要慎用的,切记!

能做上司的,没几个傻的,不知道倒罢了,知道了,明白过来了,那你就是死路一条。当然,遇见傻的可爱的 ...
可能是我没说清楚,跟上司的沟通策略是不一样的。
英文当中叫做Manage Upwards,而其中的关键是 Expectations Management,中文叫预期管理,说白了就是要操控上司对你的预期。

马云在央视的某次节目中提到过一个很好地例子。创业初期,他的名片上没有特别大的头衔,什么总经理,总监之类的,一概没有。他说:“你用这样的大头衔,人家就会对你产生期待。而如果你没法满足对方的期待,他就会对你失望。所以头衔很大会让你很被动。”所以跟上司相处,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是一个道理。不能把自己吹得太过,跟老板夸下海口,说自己二十四项全能,把工作放心的交给你吧~ 结果却没法达到老板的期待,这会让他对你产生负面的印象,于是就会有负面的皮格马利翁效应。相对的,如果这件事你能做到100分,那你让老板心中的期待值是80-85分。完成的时候呢,做到95、96分,就会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,产生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。而你自己下一次,还可以表现得更好,就能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正循环了。

所以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在老板身上,不是心中默念“让老板对我更好一些”。毕竟人际沟通的第一步是彼此熟悉,然后在沟通中逐步建立信任。而在建立信任的过程当中,就需要进行预期管理。成功建立信任以后,可以跟老板说上话,甚至做朋友了,那就可以对他进行心理暗示了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20 22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