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介绍一下我去的一个寺庙

0

介绍一下我去的一个寺庙



常乐寺  ----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常乐寺村内。这里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寺院,原有建筑为两进殿堂,为无粱殿和后殿,并设有配殿。现保存完好,已列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道衍法师简介:

道衍,为其法名,姓姚,名广孝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,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(公元1335年)。家庭殷富,历代从医。

道衍十四岁时出家为僧,先学习天台宗,后研习密宗瑜珈三密。二十岁受

具足戒后,又慕禅宗。元朝末年,天下大乱,道衍到杭州参访径山智及禅师。智及为当时著名禅师,又是一名寺僧。一见道衍,就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和佛学见地,所以,就把法衣、拂子授予他,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佛教弘法的继承人。



三年后,道衍离开径山,住持临安普庆寺。接着,迁居杭州天龙寺和嘉定留光寺。不意中,遇道士席应真,得传道教阴阳术数之学。



和尚出身的朱元璋,创打天下,建立明朝政权,下令选拔高僧入京,道衍被推选,但他借口有病不赴召;明太祖下令选学问僧入京考试,以便录用为朝官,道衍又被推选应试合格,但他硬是不愿做官,明太祖只好赐他僧服,准他回山。道衍离开南京,准备游学。登镇江北固山,曾赋诗咏怀,感慨这个古战场。



道衍北上参学,游到河洛,在嵩山遇到著名相士袁珙,袁珙见他身为佛子,却隐含杀气,笑着告诉他:“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,三角眼,形如病虎,有嗜杀之相,更有辅国之才,望君珍重。”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,于是,二人结为最好的朋友。



  明洪武十三年(公元1380年),高皇后去世,太祖下诏令选高僧侍奉王子,为他诵经荐福,道衍受召入宫,与燕王朱棣面晤之后,彼此有相见恨晚的感受。朱棣向太祖建议,让道衍出北平。道衍后被朱棣安排在北平的庆寿寺做住持。没多久,道衍遂常出入王府,成为燕王的高级谋士。



详细介绍

  姚广孝(1335~1418)

元末明初政治家、高僧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)出家为僧,法名道衍,字斯道,自号逃虚子。苏州人。通儒、道、佛诸家之学,善诗文。与文学家宋濂、高启等交友,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《易经》、方术及兵家之学。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,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。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,追求功利,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,欲成开国建业之功。明初,因其故友多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杀,对洪武朝政治怀有强烈不满。



洪武十五年(1382),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,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。广孝以荐入选,随燕王朱棣至北平(今北京)住持大庆寿寺。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,参与夺位密谋,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。朱棣“靖难”称兵前,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,并通过对当时政治、军事形势分析,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;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,打制军器,作好军事准备;建文元年(1399)六月起兵前夕,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、都指挥使谢贵。靖难之役中,他留守北平。十月,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,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。此后,仍多赞谋帷幄,终使朱棣夺得皇位。朱棣即位后,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,永乐二年(1404)再授为太子少师,复其姓,赐名广孝。晚年,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,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,故虽然受官,却未改变僧人身份,主要承担太子、太孙的辅导讲读,及主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明太祖实录》等书的修纂。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(即明宣宗)有较大影响,对《永乐大典》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上面介绍的这个法师的是常乐寺的第一个主持,也就是后来,燕王朱棣的国师,我去过一次,真是是破破烂烂,希望大家有机会去常乐寺布施香火钱,帮助修缮寺庙。功德无量。





[ 本帖最后由 北京的茉莉 于 2011-4-28 04:02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玫瑰色人 金币 -10 四十八小时没有及时回复 2011-4-30 23:09
  • 玫瑰色人 金币 +6 欢迎茉莉MM来交流 2011-4-28 10:38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7-8 06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