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[架空历史] 士子风流 【作者:上山打老虎额】(完本)

0
  第三百一十二章:徐编撰是‘好人’

  须臾功夫,徐谦等人就已经到了。

  毛纪虎目一撇,不经意的审视徐谦,露出几分不怀好意的意味。

  杨廷和倒是平静,待三人行了礼,他莞尔一笑,道:“事情,老夫已经清楚了,徐谦,你有什么要说的。”

  这就是老油条的本事,漫不经心的一句话,隐含着多重意思,一方面是告诉徐谦,不要想抵赖,事情已经定了性,现在这边也不想纠缠在这对错上头。然后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徐谦,看他怎么为自己辩护,又或者说看他怎么自请处罚。

 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,现在多半要乖乖的认罪求饶了,杨廷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一个司吏挨了打不算什么,徐谦毕竟是明日之星,是六首翰林,现在徐谦的前途是捏在自己手里,怎么处置是他说了算,他现在等的,就是徐谦从精神到肉体上的屈服。

  徐谦微微一笑,道:“杨公既然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原由和经过,如何处置,自然是杨公定夺。”

  本来只是给徐谦抛一个麻烦,谁知道徐谦硬生生完成了兵乓球,杨廷和将问题送给徐谦,徐谦一个反拍,又打了回去。

  怎么处置,既然是你说了算,而且你也自称已经知道了前因后果,那么就请杨公定夺好了。

  本来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,这是官场上很寻常的谦让手法,你给我点面子,我再回敬回去,大家相互抬轿子。可是这句话放在今时今日,就有点让人犯迷糊了,给你一个自辩的机会你不要,你倒是好了。怎么,想做滚刀肉吗?把柄都在人家手里,不乖乖就范,反而跟掌握了你命运的人卯上了。

  杨廷和素来为人所敬,还没有人在他面前如此放肆,顿时老脸拉了下来,显然已经有改变主意,有严惩的意思。

  毛纪抓住了时机,冷冷一笑。道:“好大的口气,不过是新任翰林,如此嚣张跋扈,殴打司吏,私设刑堂。这是翰林应当做的事吗?杨公屡屡对人说,为官者不在学问,而在私德,若有德行,则必定是忠臣贤臣,像你这样放肆的人,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。若是不严惩你,他日人人效仿你,这还了得?你铸下大错,非但不知悔改。现在还恬不知耻的让杨公处置,好嘛,那就严惩你。”他向杨廷和道:“杨公,这样的恶行。实在不多见,不妨让他去南京。教他好好思过。”

  堂堂状元,是不可能是南京的,南京虽然是烟花之地,却也是官场坟墓,一旦打发去了那里,你就渐渐被人遗忘,表面上你还是吃俸禄的官,可是这一辈子,很难有出头之日了。

  毛纪的心思很简单,这个姓徐的必须滚,不是从内阁滚回翰林,而是从京师赶去南京,彻底葬送了此人的前程,眼不见为净。

  只是三言两语,徐谦便晓得了两个学士之间的打算,杨廷和还在举棋不定,倒不是怕了徐谦,而是徐谦的身份敏感,因此暂时只愿意敲打,甚至给个深刻教训。而毛纪不同,毛纪的目的很简单,那就是直接将徐谦一脚踩死,而之所以如此不客气,想来那王司吏,必定和毛纪关系匪浅。

  他笑了,随即道:“毛学士如此嫌恶下官,下官竟是不曾想到,不过现在杨公在这里,毛学士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了。”

  这话里话外带着讽刺,毛学士,你眼下连次辅都没当上呢,杨廷和就在这里,似乎还没轮到你多嘴。

  要说毛纪比起徐谦来,不知高了多少个品级,在他眼里,徐谦连个蚂蚁都不如,可是蚂蚁居然也敢讽刺他,这就教他受不了了,毛纪的目中掠过一丝杀机,正要开口。却听杨廷和不悦道:“徐谦,你好大的胆子,毛学士是什么人,你也敢出言不逊?看来老夫确实是纵容了你,以至于你越来越放肆,你既铸下了大错,毛学士方才所言也有道理,从此以后……”

  他正要直接给徐谦‘宣判’,这时候杨慎忙道:“大人,此时前因后果另有蹊跷,实在是王司吏胆大妄为,事先滋事,他一个小小司吏,妄自尊大,早已惹得待诏厅那边天怒人怨,徐编撰这也是为了整肃一下待诏厅乌烟瘴气的风气,下官以为,徐编撰所作所为,虽然有过激之嫌,却并不算嚣张跋扈,至于私设刑堂,更是无稽之谈。”

  杨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,顿时让杨廷和和毛纪都有点没转过弯来,杨廷和深深的看了儿子一眼,知道杨慎突然跳出来,必定不是因为和徐谦有什么交情,这件事还有内情,而且看杨慎的意思,眼下还真不能处置徐谦,否则以杨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,哪里还用的着毛纪跳出来牢骚。

  只是杨慎这句话的背后,到底有什么深意呢?

  杨廷和脸上带着微笑,不露声色,已是将打发徐谦去南京的话吞回了肚子。

  至于毛纪就更加镇定了,待诏厅的情况他是清楚的,王司吏一直在给他汇报,种种迹象表明,杨慎对徐谦绝对没有好感,甚至有些嫌恶,可是这才几个时辰,怎么就态度逆转了?

  首辅的儿子跳出来和他打擂台,让他顿时感到头痛,唱反调嘛,得罪了人家儿子就不免要得罪人家老子,他现在和杨廷和正处在蜜月期,而杨廷和老树盘根,岂是他招惹的起,可方才放了狠话,现在让他收回,终究还是拂不开面子。

  李时听了杨慎的话,也有点儿觉得不对味,本来他见两个学士兴师问罪,顿时打消了给徐谦卖好的心思,可是杨慎这么一说,让他感觉有点突然,因为他最是清楚,杨慎和徐谦的关系并不好,甚至在二人一起进杨慎值房说话时,话里话外都带着火药味,何以进去三言两语,就改变了杨慎的态度——有蹊跷,或者说这徐谦有后招。

  想到这里,李时毫不犹豫,呵呵笑道:“是啊,徐编撰虽然只来了两天,可是为人谦和,待人诚恳,便是对寻常书吏也是客客气气,王司吏这个人,下官不怕说句难听的话,此人虽是老吏,可是有些事,总是有点儿不太检点……”

  他倒是够‘仗义’,竟是说了徐谦一箩筐的好话,竟好像邀功请赏一样。

  其实李时也明白,两个学士大人对徐谦并不喜欢,可是杨慎突然转口,让两个学生既震惊,又有点下不来台,显然大家都认为杨慎很有深意,所以也拿捏不定是不是该收拾徐谦,这收拾人终究要有一股子勇往直前的气势,让你完蛋就完蛋,绝不拖泥带水,更不能心里存着疙瘩,所以李时才在这个时机美言,恰恰是给杨廷和和毛纪一个台阶。

  杨廷和深深看了杨慎一眼,倒也没再坚持什么,微微一笑,道:“这件事,老夫定会明察秋毫,徐谦,既然你的同僚都为你美言,那么老夫待事情水落石出,再从长计议,你休要存着妄想之心,不过你也不必胆战心惊,心怀芥蒂,只要不是你的错,老夫自然不会为难你。”

  这就好像打太极,拳头眼看就要到徐谦的鼻尖了,下一刻就要将徐谦的鼻梁打断,可是在半空中划一个弧,接着又把拳头收了回去。

  徐谦连忙道:“下官心中坦荡,杨公若是能明查,下官求之不得。”

  他心里已经明白,说是会明察,无非就是待会儿去私下和杨慎说话而已,等听到杨慎的话之后,最后无非是不了了之,对于内阁大学士这样的身份,一个司吏,实在不值一提,自然也不会看在眼里,更何况这司吏还可能让自己名誉受损,那更是没什么可商量的。

  毛纪端坐着不吭声了,徐谦却明显感觉到,他的嘴角微微浮出一丝狞笑,毛纪的修养远远不如杨廷和,能够像杨廷和那样对事情收发自如,心性更是差得远。

  杨廷和挥挥手:“都各自办公去吧。”

  大家一起告退,三个翰林从内阁值房出来,彼此之间,话头也就多了,李时这老油条不管出于何种居心,至少是拉了‘兄弟’一把,徐谦总得表示,说了一些感谢的话,李时倒也欣然接受,亲切的道:“这不算什么,你是后进,你我同为翰林,自然该帮扶你一把,以后多事,切莫莽撞。”

  而杨慎对徐谦的态度,也是好了一些,或许其他人很难理解,徐谦坑了杨慎一把,杨慎对他竟是亲切了不少,其实这事真要点破,也很正常,从前的时候,杨慎没把徐谦放在眼里,他这种极品官二代,本身又是大明朝鼎鼎有名的考霸,一向高傲的很,一般人听到六首,心里不免有些尊敬,他则不同,反而觉得徐谦是走了狗屎运,总之就是孤芳自赏,偏偏就是不把徐谦当一回事,因此在以往,他见了徐谦,最多蜻蜓点水的点点头,会刻意保持距离。

  只是现在,徐谦已经用行动证明,他并不比杨慎差,甚至比杨慎更加高明,无论杨慎心里对徐谦有什么疙瘩,至少在表面上,已经不能等闲视之了,就算是敌人和对手,至少平时的客气是断断不能少的。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三章:山雨欲来风满楼

  三人一起回到待诏厅值房,书吏们又是震惊了,眼看徐谦和两位翰林有说有笑的回来,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下什么叫做官官相护,至于那满怀期望的王司吏,杨慎压根就没有看他一眼。

  “杨大人……”王司吏可怜巴巴又是痛苦的看向眼神,嘶哑着声音低唤。

  杨慎这才想起这么个人,驻足看了王司吏一眼,慢悠悠的道:“王司吏,你胆大妄为,欺辱上官,从明rì起,就不要来当值了,至于你的事,我会和礼部打声招呼,你是举人出身,可是私德败坏,让礼部吏清司处置吧。”

  这句话,犹如晴天霹雳,使得王司吏一时承受不住,又是晕死过去。

  其他书吏见了,目瞪口呆之余,却都惊恐的看了徐谦一眼,心里都不由想:“这个徐编撰,到底有什么能耐,在内阁打人不说,竟是一点责罚都没有,王司吏在内阁里头好歹也算根基深种,方方面面的人脉都广,又据说和毛学士走得近,想不到如今……”

  此时大家对王司吏并没有同情,内阁这种地方就如窑子,总有人迅速窜红,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,却也有无数的昨rì黄花,幽幽怨怒,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台,吃这一行的饭,有你吃肉的时候,也活该你挨打。

  王司吏已经让人拖了下去,大家心里都知道,这个人大家往后是再也见不到了。

  那袁弘满脸惊喜,他原本还在担心自己被开革出去,谁知剧情逆转。不由看了与李时亲切交谈的徐谦一眼,心里不由有几分感激。虽说自己倒霉和徐谦也有关系,可是徐谦为他出了头。做人要对自己的身份有个定位,他是吏,徐谦是官,从身份上他不得不对徐谦生出感激之情。

  李时皱了一下眉,随即道:“都还愣着做什么,快给徐编撰收拾一个值房出来,若是缺什么东西,可以到老夫这里来取,暂时用着。将来采买了再送回来也不迟。”

  众书吏不敢怠慢,纷纷站起来,去收拾空余的值房去了。

  李时呵呵一笑,道:“只怕这值房要收拾下来,还需要一些功夫,徐编撰,不妨到老夫房里坐一坐?”

  他表现出来的热情,有点可疑,不过徐谦倒也不拒绝。道:“那么就叨扰了。”

  倒是杨慎其实也想让徐谦到他那里坐一坐,倒不是他对徐谦有了好感,而是觉得这个家伙不简单,一个不简单的人。自然不能等闲视之,此人明明年纪不大,学问又好。而且做事有一种说不出的老练,杨慎总想再试探一下。只可惜李时已经相邀,他也不好再说什么。含笑道:“本官还有些公务要处置,是了,有一份票拟,宫里已经批了红,圣旨是我拟的,不过待会要送给徐编撰过目一下。”

  说罢,三人分道扬镳,徐谦跟着李时到了值房,李时笑呵呵的道:“徐编撰不简单啊,老夫看的出来,杨公似乎对你有袒护之意,说实在的,老夫此前还以为你和杨公闹意见,想不到竟是看岔了,他老人家先是提调你来内阁,如今又这般照顾你,你这个年纪就已经身负重任,真是羡煞旁人。”

  徐谦呵呵一笑,道:“大人言过其实了,杨公只是秉公办事而已。”

  李时嗯了一声,吩咐书吏去斟茶,突然道:“那封整肃江南卫所的圣旨徐编撰可知道吗?”。

  徐谦没有料到李时突然问到这个,不由愕然道:“略知一二。”

  李时微微一笑,道:“徐编撰怎么看?”

  徐谦察觉出李时在借机试探他,他心里不由想,这个李时到底是谁的人,是杨廷和?不像,他虽然逢人三分笑,可是对杨慎明显有几分忌惮。而毛纪呢?这就更不像了,毛纪这个人喜怒形于sè,而李时却有一种让人看不透的感觉,方才他为自己美言,从某种意义是给二位大学士台阶,可是也未尝没有让毛纪生出反感之心。

  这个人……到底有什么后台,打的又是什么主意?

  徐谦不露声sè,道:“下官不过是一介翰林编撰,诸位大人们的事,却不是下官能插嘴的,不过从圣旨上头看,似乎这次朝廷只是雷声大雨点小。”

  李时jīng神一振,道:“正是如此,就是雷声大雨点小,可是你看出来了没有,其实这雷声大雨点小只是虚像。”

  “虚像……”徐谦呆了一下,道:“还请李大人明示。”

  这时书吏进来,给李时斟了一杯茶,李时端着茶盏,抿了一口,对徐谦道:“徐编撰不妨也尝尝。”

  徐谦倒也不客气,端起面前的茶盏喝了一口,便听放下茶盏的李时幽幽一叹道:“哎……你却是不知了,这内阁里的人,表面上是铁板一块,可这都是假象,是人聚在一起的地方,就都有各种的小算盘,学士毛纪,是反对平倭的,因为他即将继任次辅,只要蒋学士致仕,这户部尚书是稳打稳的落在他的头上,一旦起了战事,国库必定要空虚,你想想看,蒋学士在任的时候,国库的收支勉强还能应付,而这毛学士上任,就出了亏空,虽然可以是起了战事的缘故,只是亏空就是亏空,面子上终究过不去,所以毛纪坚决反对平倭。”

  徐谦听了,不由暗暗点头,道:“大人说的有道理,我原以为毛学士只是意气用事,可是现在思量起来,却是关乎到了切身的利益。不过杨公呢,杨公又是怎么打算?”

  李时笑了,笑容带着几分渗人的意味,盯着徐谦很是不舒服,他手抚着案牍,慢悠悠的道:“杨公的打算是平又不平!”

  平又不平……

  徐谦一头雾水。

  李时正sè道:“杨公这个人,本心上还是好的,他做的是名臣的心思,现在倭寇肆虐江南,你以为杨公不担心吗?他之所以不提,是因为国库不足,眼下不是好的时机,可是今年你是知道的,路政局出来,内库丰盈,所以他一直在打内库的主意,只要内库拨一点,国库再拨一点,事儿总能办成。”

  徐谦更是不解:“既然如此,天子既然有意平倭,现在又让内阁拟出章程,颁布整肃卫所的旨意,显然是为了平倭做准备,可为何内阁却是阳奉yīn违。”

  李时呵呵一笑,一双眼眸仿佛看透了人心,靠在椅上,道:“他本心想平倭,可是又阳奉yīn违,所以才叫平又不平,他之所以不平,说到底还是因为天子。你想想看,天子近来越来越盛气凌人,意有染指朝廷大小事务的心思,杨公这个人,却也希望做一番事业,好弄出个大明中兴出来,陛下想要权,他能给吗?自然是不能,既然不能,现在陛下提出要平倭,他只能阳奉yīn违,先把陛下的平倭办砸了,他再提出一个平倭的办法,制定新的平倭章程,到了那时,这平倭的丰功伟绩,岂不是落在了杨公头上?”

  李时一番解释,让徐谦茅塞顿开,原来问题出在这里,这大明朝两个最有权势的人物,固然都存着一样的心思,可是都希望借着平倭来增加自己的威望,为自己增添一笔‘政绩’,如此一想,似乎也是顺理成章,徐谦不由感叹:“假若如此,君臣失和,只怕对社稷并不是好事。”

  李时冷笑:“社稷是谁的社稷?在天子眼里,这是天子家的社稷,可是在大臣眼里,这社稷却是士大夫的社稷,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坐天下,意思就是这个。君君臣臣,便是父子都有失和的时候,更何况是君臣,老夫说了这么多,不知徐编撰有什么想法。”

  徐谦从惆怅从醒来,猛地看了李时一眼,他突然发觉,李时这个人很不简单,听他的口气,这个家伙既不是杨廷和一边的,和毛纪更没有关系,似乎对嘉靖……也没有什么过份的忠心,他就像是个看好戏的看客,站在这天下中枢,躲在这个小小的值房里,笑看你来我往,笑看锋芒相交。

  可问题在于,他为何要对自己说这番话,这对他有什么好处。显然他不认为徐谦和杨廷和有什么特别的关系,否则怎么敢保证徐谦会不会转过头就把他的原话告知杨廷和,这个人……还真是琢磨不透。

  不过徐谦已经表现出了他的主战派苗头,李时既问起,他当然要表明下立场,于是语气凝重的道:“平倭是必定的,无论别人抱着什么居心,下官却是极力支持平倭,而且是刻不容缓。”

  李时目光幽幽看他一眼,却是摇头:“只有这些?既然刻不容缓,那么就该往上头添把火才是,徐编撰,你是浙江人,深知倭寇之害,该说的老夫也说了,徐编撰自己思量吧。”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四章:贤婿

  天色已经不早,徐谦下值,心里却仍然揣着心事,李时跟他说的话令他不免有点震撼,或者说,给了他某种启迪,徐谦陡然发觉,有时自己的眼光还是有些局限,在他以往的认知中,他大多把人分为两类,一种是朋友,一种是敌人。。

  又比如这朝廷,大家通常会如此划分,比如杨党,又或者是浙党之类,可是现在看来,却有点过于笼统了,首先,无论是什么官,大家都是人,是人就有想法,就有各自的利益,本来在徐谦的印象中,杨廷和和毛纪是一伙的,实则却是不然,他们有自己的算盘,也有自己的利益,而这些利益,随时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改变。

  徐谦此前没看透,其实大多数人未必能看透,可是李时看透了,问题又出现了,李时这老狐狸看透了也就看透了,却又为何对自己说?事有反常即为妖,像李时这样的人,能把事情看得透彻,就该晓得有些事要憋在肚子里,自己知道也就好了,好看的小说:。

  徐谦从来不相信什么虎躯一震,人家便把心里的所有想法统统抖落给自己的鬼话,一来他实在没有虎躯,二来也不带震动功能。

  这事儿琢磨不明白,最后只能作罢,不过李时既然不告诉自己倒也罢了,现在徐谦既然已经知道了这里头的猫腻,就不得不采取行动,因为江南平倭,徐谦不努力去促成实在心里说不过去,他久在钱塘,浙江算是自己的故乡,乡人有难,自己能气定神闲吗?

  只是如何促成呢?天子和杨廷和之间,似乎都很默契的想打平倭的主意,可是相互之间,却又在互相拆台,若是君臣同心,事情倒还好说,可是现在这个样子,总得化解才是。

  徐谦顿时感觉自己神圣起来,他肩上的担子很重,他暂时脱离掉了低级的趣味,精神和人格得到了升华,就好像立了牌坊的*子,捡起了早就丢去了爪哇国里的节操,拍拍灰尘,似乎觉得还能再用。。

  正在左思右想之际,不知觉已过了午门,冷不防有人大叫一声:“贤婿……”

  贤婿……

  这声音实在不小,几乎要刺破徐谦的耳膜,徐谦心里想,在这满是太监的宫里,有人突然叫什么贤婿,还真是稀罕,正要看看热闹,谁知一个虎背熊腰的人影已是飞快到了他跟前,一张大手已是有力地拍打在他的肩窝子上,徐谦吓了一跳,下意识地后退,谁知另一只大手亦是不慢,已是牵住了他的胳膊,徐谦抬头,便看到了一张似乎有几分记忆同时又很是欣慰、很是热情和激动的脸。

  这是一张老脸,可笑的却很是灿烂,他声若洪钟地道:“贤婿下了值吗?哎,在翰林当值可是辛苦?你年纪还轻,要多注意身体。”

  徐谦哭笑不得,他终于想起这人是谁了,此人乃是东宁侯陆征。

  陆征是靖难侯,如今忝为左金吾卫都指挥使,级别上和锦衣卫差不多,负责宫中卫戍,所以在这里遇见他,其实也不算意外。不过徐谦觉得,这家伙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在午门,似乎早有在这里蹲点守他的嫌疑。

  徐谦尴尬地道:“侯爷,这……这……下官有礼。”

  他故意把下官二字咬得很重,这分明是拒他千里之外的心思,他还记得,这位东宁侯因为自己娶了桂稚儿,曾经和他打过一次照面,那脸色可是骇人得可怕,今日却不知怎的,竟是如此热情,这一声贤婿把徐谦叫得心里发毛,心肝兀自还在颤抖。

  陆征爽朗大笑道:“不必多礼,你我是什么关系,想不到啊想不到,陛下赐了一个六首给咱们陆家为婿,贤婿,陆家虽然是武人出身,可是如今家风已经是大大不同,陆家子弟都是读书的,如今老夫又招了个六首贤婿,不正是合该陆家文运昌隆吗?为父不由诗兴大发,正好作诗一首,贤婿切莫取笑:徐家文曲下凡尘……那个……这个……”他眼睛一亮,继续道:“陆家有女美如仙……老夫再想想……”

  徐谦无语,这也叫诗吗?这简直就是侮辱大明朝万万个读书人,侮辱圣人门楣,不过他不敢放肆,只得苦笑道:“侯爷好诗,只是学生还有事,告辞!”

  陆征可不是傻子,分明感觉到徐谦这是故意疏远自己,不过这位指挥使大人倒也不气,虽然此前他气徐谦,说难听一些,若不是皇帝赐婚,徐谦想娶他女儿,他还未必肯嫁,后来这徐谦居然玩了闪婚,他的脸面更加不好看,这老脸都丢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,心里把徐谦恨了个半死,谁知徐谦竟是很争气,高中状元,后来又打听,说徐谦不只是状元,还是六首,六首是什么东西?外头的人吹得神乎其技,这位陆指挥使大人爱和人高谈阔论,仔细一打听,才晓得这六首如何了不得,想想看,状元公几乎入阁都是铁板钉钉的,这六首岂不是更厉害?心里有了计较,觉得徐谦前途大好,陆家虽然有爵位,也有军职,可是这年头都是以文制武,现在放着这么个翰林的金龟婿不要,你还想找个什么样的?

  至于徐谦已有妻室,这其实也好办,大不了平妻而已,毕竟是赐的婚,难道这姓徐的还敢拿自家女儿去做妾?

  陆指挥使可不是穷酸文人,做什么事都要扭捏个半天,把事儿憋在肚子里瞎琢磨,这么一想,大腿一拍,然后就决定痛定思痛、转变思想,放下包袱,冲破思想牢笼,知道今日徐谦在当值,便巴巴地在这儿候着,专等金龟婿上钩,好看的小说:。。

  现在听到徐谦要告辞,他自然不肯,等了半个多时辰,感情还没联系起来怎么就能走,真当陆大爷是夜壶吗?他哈哈一笑,拉住徐谦的胳膊,东拉西扯地道:“老夫听人说,今日有人惹到了贤婿,贤婿还叫了大汉将军帮忙去打人?”

  徐谦走又走不得,只好道:“是,此人可恨,蹬鼻子上脸,不打他打谁?”

  陆征脸皮子一拉,森然冷笑道:“你这样处置很不妥当,贤婿啊,做人不能如此。”

  徐谦哭笑不得,被人拉着叫贤婿,他现在的感受多半和当初自己逮着人叫泰山的心情差不多了,咳嗽一声,道:“还请侯爷指教。”

  陆征略带几分狰狞地道:“换做是老夫,就一不做二不休,先杀了再说,这叫杀人立威,想当年老夫在辽东带兵,扭人脖子就像玩儿一样,你不杀人,人家怎么服你?”

  想不到还遇到了一个狠的,徐谦不由道:“万万不可,杀了人,如何善后?到时候只怕有人责罚。”

  陆征不屑于顾地道:“谁来责罚?”

  徐谦道:“自然是诸位大人。”

  陆征冷笑道:“你是翰林,他们要动你却也不容易。”

  徐谦道:“他们会呈报天子,天子也必然会龙颜大怒。”

  陆征诡异地朝他一笑,道:“天子才不会龙颜大怒呢,你自己琢磨看看,天子未必不喜欢率性杀人之人,也未必喜欢那些心机深沉的家伙。”

  徐谦一听,还真是这么一回事,做皇帝的,都希望臣子简单,绝不希望臣子复杂,最好简单到一眼能看透你,杀人算什么,对天子来说,万物都是诌狗,一般的人死了也就死了,可是借着这杀人,能看透自己身边的人,似乎不是什么坏事。

  徐谦这才发现,这位侯爷绝不是表面这样咋咋呼呼这么简单了,竟有点儿大智若愚的味道,这就好像樊哙和韩信,韩信固然聪明,可是樊哙未必就是傻子,人家能善始善终,靠的怕就是这个‘愚’字。

  可是随即又想,这老家伙杀人跟切瓜一样,方才表现出来的杀气那可是实打实的,他跟我说这些话莫不是旁敲侧击,暗中威胁于我吧?靠!你以为徐某人是威胁大的,不娶你女儿难道还能被你砍成肉酱?

  陆征的脸上自然没有半分威胁之意,反而是一副满心呵护徐谦的意思,犹如看到了房叔的丈母娘,捧在手心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他满是幽怨地道:“自从天子赐了婚,老夫一直等你到寒舍拜访,可是左等右等也等不来,当然,老夫知道你是新近中试,事务繁杂,怕也未必有这功夫,可是事归事,礼终究是礼,你们读书人不是最讲礼的吗?今日恰好有空,不妨到府上坐一坐,你我翁婿也不必见外,痛饮几杯,闲谈几句可好?”

  “呃……”徐谦目瞪口呆,他突然意识到,为何大明朝要以文制武了,他娘的,这群匹夫还真不要脸,读书人多少还会玩点虚的,你他娘的连遮羞布都不要,这不是坑人吗?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五章:豪门似贼窝

  被这陆征死磨硬缠,实在没有办法,徐谦只得坐轿去了陆家,东宁侯的府邸占地颇大,开国和靖难的贵族能稳稳当当世袭到嘉靖朝的并不多,陆家就是其中之一,家族之中的子弟一旦成年,直接编入亲军,如今陆家子弟遍布亲军十二卫,老树盘根,却也不容小觑。◎◎

  徐谦下轿,陆征已是骑马跟来,先是冲门房呵斥道:“新姑爷来了,都愣着做什么,还不快去通知夫人,不可轻慢了贵客。”

  门子飞快进去。

  陆征随后热络的抓住徐谦的胳膊,笑呵呵的道:“寒舍简陋,走吧。”

  拉着徐谦过了门房,这京师里的豪宅徐谦算是见识的多了,如今倒也不以为意,陆家是武勋世家,所以宅邸颇有几分北方的豪迈壮阔,虽是失了别致和宜人,却是别有风情。

  这陆征摆明着是把徐谦当‘自家人’看待,并不带徐谦到前厅,而是直接往花厅里去。

  到了花厅,徐谦差点被吓趴下,这里竟已有不少人,一个个一身戎装,拥簇着一个老太太,老太太慈眉善目,却是白发苍苍,手拄着拐杖先是打量徐谦,一双老眼竟是有了几分神采,将徐谦全身上下打量一遍。

  至于身边拥簇他的老少爷们,却都一个个屏住呼吸,都不去看徐谦,反而目光都落在老太太身上。

  若说这个时候有闪光灯,那么老太太必定是聚焦点。

  至于徐谦则是莫名其妙,被这老太太的眼睛打量之后,老太太咳嗽一声,拄着拐杖的手轻轻一拨,拐杖便离了手。边上一个年轻子弟连忙接住了拐杖,另外几个生怕老太太摔着,连忙伸手出来虚扶,老太太怒道:“老身还没到走几步就让人搀扶的地步,你们都盼老身动弹不得吗?”

  子弟们一听,连忙羞愧的后退一步,一个个脸色古怪的不做声。

  老太太的动作其实很敏捷的,哪里看出什么老态,因为接下来。她拿大脚已经飞快前迈几步,一把抓住了徐谦的双肩,激动的道:“好孙婿呀!”

  她这一叫,徐谦老脸通红,还没有做出反应。这整个大厅顿时骚动起来,众人兴匆匆的将徐谦围在一起,这个拱手作揖,道一句:“鄙人陆胜,见过徐兄弟。”

  “鄙人陆沉,算起来是你二伯父,哈哈……等你们完了婚。还要……”

  这人话还没说完,立即便被其他声浪压下去。

  徐谦……惊呆了……

  想想看,一个老太太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你,然后突然冒了一句好孙婿。再之后,无数的‘亲戚’走马灯的在徐谦面前转,这个叫他兄弟,那个是他伯父。另一个又自称是他堂姐夫,徐谦突然发觉自己的智商有点不太够用。可见这些人一个个虎背熊腰,身批兽甲,显然都是一个个从各个军门里下值回来,人家现在是笑脸相迎,亲热的不得了,徐谦想骂你们是不是有病,却也没有这个胆子,他要是敢把这句心里的话说出来,那才是真正有病了,这些人一人给他一拳,保证他一辈子都站不起来。

  徐谦尴尬了,而他的神情在老太太的眼里,老太太目光一转,呵道:“你们这是做什么,切莫吓坏了新姑爷……”老太太年轻的时候,必定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说起话来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豪气,脚上也没有缠足,虽然老迈,可是走起路来虎虎生风,一双老眼虽是浑浊,却是顾盼有神,她一句话喊出来,整个大厅就安静了。

  大家屏住了呼吸,又把目光看向了老太太。

  老太太已是热情的拉住了徐谦的手,很快将脸上的威严收敛,换上了和蔼可亲的微笑,拉着徐谦道:“孙婿,咱们陆家是武勋人家,这些子弟呢,平时粗野惯了,你不必放在心上,没有吓坏你吧。”

  徐谦很想真诚的告诉她,他已经被吓坏了,可是这话终究没说出口,苦笑道:“还好,还好!”

  老太太拉着徐谦坐下,随即自己坐在她的太师椅上,一字一句的道:“哎……这世上的事,终究逃不开一个缘,若无陛下赐婚,老身哪里去寻你这样知书达理的孙婿,不过老身说句本心话,你已和桂家女子成亲,本来嘛,老身心里总是觉得有个疙瘩,不过君命难违,咱们陆家是武勋之家,最讲的就是忠义,因此老身左思右想,还是觉得不能违了君命的好,更何况老身初见你,心里头便觉得亲切,你和这些不肖子弟们不一样,你是读书人,见识广,虽说文武殊途,咱们陆家不会计较你,你也不必计较咱们陆家。”

  这句话软硬兼施,棉中带刺,徐谦算是听出来了,人家这是打定了主意,这婚事非要结了不可。

  徐谦决心拖延,道:“老夫人说的对,不过学生刚刚在内阁公干,这个……这个……”

  老太太很是通情达理,道:“你想说,并不想急着成亲是吗?这无妨,咱们不是不讲道理的人,陆家一向是讲道理的,不如这样,明年择定吉时,到时老身自然上奏宫中,操办婚事。”

  徐谦目瞪口呆,正要婉言拒绝。

  突然有人伸手拍了他一下,道:“徐公子,好久不见。”

  徐谦侧目回头,看到的却是个年轻的青年人,这人也是一身禁卫装扮,徐谦依稀记得似乎认得他,可是在哪里见过呢?

  倒是这青年将军似笑非笑道:“徐公子还记得在杭州的时候吗?”

  他一番提醒,徐谦想起来了,道:“你是红秀边上的那个侍卫将军?”

  这青年将军显得有几分高傲,道:“徐公子总算还记得,那个时候徐公子只是个府学生员,想不到如今已是状元了,今日在南京重逢,真是缘分。”

  徐谦现在听到缘分两个字,心里头就纠结的很,他看到这个青年将军,就不免想到了红秀,联想到当日自己送红秀登船,红秀留给自己最后一句话竟是个滚字,他心里就有点酸酸的,后来到了京师,却始终没有红秀的消息,却不知她现在如何了。现在总算寻到了与红秀有关的人,他很想迫不及待的问问红秀的下落,只是沉默了一下,却打消了这个念头,现在这个情况,若是自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起一个姑娘的下落,相信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挖坑埋了。

  不过既然有了线索,徐谦倒是放下了心,先知道这个青年将军的联络方式,以后再问就是,他装出一副很热诚的样子,道:“远在他乡逢故人,实在是一件喜事,是了,我还未问过将军的名讳呢。”

  青年道:“我叫陆炳,暂时在锦衣卫中公干,不过只是个跑腿的小总旗,怕要被徐公子见笑了。”

  陆炳……还小角色……

  徐谦哭笑不得,不过仔细想想,这陆炳虽然曾经是嘉靖的伴读,可终究还是嘉靖初年,陆炳的父亲虽然已经成为了锦衣卫佥事,可是陆炳本人却还稚嫩的很。

  陆家……

  陆炳不是安陆人吗?怎么和这东宁陆家有关系?

  他仔细一琢磨,顿时明白了,陆炳定然是东宁侯的旁支,否则又怎么可能混入锦衣卫里公干,朝廷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挑选一些锦衣卫和太监分派去各王府任职,总体来说,陆炳应该是京师人才是,或者说……正德皇帝无子,当时朝中就已有许多人知道,将来的皇帝必定要在各藩王中挑选,而算起来的话,当时在安陆的嘉靖算是当时皇室最亲近的旁支,作为一个豪门大族,自然要早做准备,提前进行投资,所以陆炳父子二人就在陆家的运作之下调去安陆。

  这个理由……似乎说得过去。

  豪门盛衰,都取决于天子,每一次的皇帝更替,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考验,现在来看,陆家似乎走对了这步棋,足够保证他们再折腾个几十年了。

  徐谦微微一笑,道:“陆将军,你我既是故人,将来自然不能生分了,到时我请你吃酒,正好有事和你商量。”

  见徐谦对陆炳有兴趣,老夫人目光一闪,朝陆炳使了个眼色,陆炳抿嘴一笑,应了下来,道:“到时一定登门造访。”

  在陆家坐了半个时辰,接着便是开席,这陆家的人口实在太多,或者说老太太出面的时候阵仗实在太大,几十号武官急匆匆的下值赶来,连甲衣都没脱下,众人纷纷去换了常服出来赴宴,席间少不得灌徐谦几杯,徐谦感觉自己进了贼窝,却又无可奈何,勉强吃了酒,竟是有些醉了,他神情一涣散,老太太目光幽森,将陆征叫到一边,道:“待会儿大张旗鼓的把老身这孙婿送回家去……就让陆炳去吧,顺道让他拜会下徐百户,说起来他们也算同僚,就以晚生的身份去,知道了吗?”

  陆征道:“是,儿子这就去处置,就怕桂家的夫人见了不好看。”

  老太太看他一眼,语重心长的道:“第一次脸色不好看,第二次、第三次呢……这叫习惯成自然。”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六章:平倭

  一夜宿醉,醒来时桂稚儿的脸色并不太好看,好在她没有多问,其实问了也是白问,事情前因后果,她却已是知道了。

  急匆匆的赶去内阁当值,如今再到内阁待诏房,待遇已经很是不同,徐谦的值房已经收拾好了,据说清早的时候,杨公还亲自过问了一下,务求新翰林的待遇不能受冷,显然是昨天杨慎和杨廷和说了些什么,杨廷和才表出这么个姿态。

  上头有人关注,再加上大家发现徐谦实在难惹,新的司吏姓赵,托了徐谦的福,他才有了出头之日,徐谦一到自己的值房,他就连忙端茶进来,笑呵呵地道:“徐编撰请吃茶。”

  徐谦颌首点头,道:“本官今日有什么公务,可有待拟奏书吗?”

  赵司吏笑吟吟地道:“内阁值房那边没有这个吩咐,倒是杨公说了,待会陛下要召见,到时请你去秉笔记录。”

  徐谦颌首点头,翰林还有一个功能,就是作一些会议记录,现在杨廷和叫自己去,倒是有点意思了。

  他在值房里坐等片刻,接着就有人通知了,徐谦连忙去了内阁,随着两位学士一道到了暖阁,在暖阁的角落里有个几案,上头是准备好了笔墨的,徐谦坐上去,而杨廷和与毛纪二人则是耐心等候天子大驾。

  杨廷和今日对徐谦的态度不咸不淡,倒是这毛纪,至始至终没有和徐谦说过一句话,显然是嫉恨上了徐谦,甚至眼睛有时瞥到徐谦时,都带着一股子尖锐。

  徐谦倒是坦然,他是清贵翰林,你能奈何?这朝廷终究不是他毛纪说了算的。如今坐在这里,徐谦慢吞吞地磨墨,却发觉这翰林的工作其实有些可笑,明明清贵,又似乎无所事事,这种会议记录的事,明明一个书吏都可以做,可是偏偏沾上了皇帝,就非要翰林不可。

  不过翰林说穿了其实就是秘书。徐谦倒是没有什么抱怨,他挺直了腰杆子,做出一副蓄意待发之势。

  过不了多久,嘉靖就来了,他显得有些疲惫。似乎这几日都没有睡好觉,杨廷和和蒋冕一起向嘉靖行了礼,嘉靖懒洋洋地道:“平身。”旋即坐在御椅,目光一转,恰好看到了徐谦,似乎觉得有些意外,再看徐谦正襟危坐的样子。不由闪露出一分笑容。

  嘉靖没有去和徐谦招呼,而是直截了当地道:“内阁拟的那份江南圣旨,朕觉得有些不妥,现在卫所糜烂。前几日,肆无忌惮的倭寇竟是登岸袭了开平卫,数百官军,竟是不如百余倭贼。福建巡抚的奏书你们是看了,他的用词是甫一接触。官军溃乱。”说到这里,嘉靖冷笑一声,又道:“这样的官军,朕敢用吗?平倭刻不容缓,朕已痛下决心,现在若是不能整肃官军,朝廷拿什么平倭?内阁的奏书,不痛不痒、不咸不淡,朕要的不是不轻不重,而是严肃整顿,该裁撤的军户要裁撤,空出来的空缺,则另行招募……”

  毛纪忙道:“陛下,内阁的奏书,是根据实情拟定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想要整顿,也需徐徐图之,否则可能背道而驰,反而惹下大祸……”

  徐谦拿着笔飞速记录着,不过这种速写的方式,他似乎还不够熟练,毛纪说到了大祸,他才写到了一日之寒,于是他叫了一声:“毛学士且慢!”

  君臣奏对,突然有个家伙冒出来叫一声且慢,实在让人没有预料,嘉靖愕然,毛纪则是羞怒。

 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这位徐编撰的身上,嘉靖心里想:“果然是朕的人,看来他一定是看不过去,要为朕说话了。”

  毛纪心里却在想:“他一个小小翰林,也敢如此放肆,这里有他说话的份吗?哼,他若是站出来反驳老夫,且看老夫怎么羞辱他。”

  杨廷和值得玩味地看了徐谦一眼,他突然觉得,这个徐谦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了。

  徐谦咳嗽一声,有些尴尬地道:“毛学士,说话慢一些,下官愚钝,记录不及。”

  “…………”

  君臣三人俱都无语。

  有了徐谦来了这么一下,毛纪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算是废了,他恨恨地看了徐谦一眼,却又无可奈何,人家只是翰林,提的也是正当要求,你若是对他不客气,人家只会说你没有肚量。

  嘉靖借着这个机会重整旗鼓,觉得又好气又好笑,终于还是感激地看了徐谦一眼,随即道:“徐徐图之,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而已,可是朕说过,平倭刻不容缓,毛爱卿既然知道冰冻三尺,这寒冽也非一日,江南诸省,苦倭寇久矣,朝廷若是再不拿出可行的措施,借着这可用的军心民心,趁势平倭,还要等到什么时候?莫非要等到江南赤土千里时才好吗?朕心意已决,内阁必须拿出切实可用的章程出来。”

  杨廷和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言,而是笑吟吟地看着毛纪,似乎早料到毛纪是反对平倭的主力军。

  毛纪倒也不客气,道:“陛下既有明示,那么内阁再拟定就是,不过微臣担心一旦措施过于严厉,会引起江南各省武官们的惊疑,裁撤卫所就不免要触动许多武官的切身利益,把他们逼急了……”

  这个时候,徐谦又咳嗽了两声。

  咳嗽声在暖阁里冒失传出来,又将毛纪的话打断,毛纪怒了,呵斥道:“徐编撰,你咳什么?”

  徐谦一脸无辜地道:“回大人的话,下官染了些风寒……”

  “哼!”今日奏对,本来毛纪早就打好了腹稿,偏偏这满肚子的话说出来总是不能尽兴,而且明知是徐谦这厮搞鬼,自然怒不可遏,要不是在君前,怕连破口大骂的心也有了,可是现在却只能耐住性子。

  毛纪阴阳怪气地道:“染了风寒告假就是,年纪轻轻身体就这般孱弱,奉劝你要有些节制,切莫伤身。”

  嘉靖一琢磨,觉得这话有点不像是内阁大学士该说出来的,什么节制,什么伤身,这分明是说徐谦平时……

  徐谦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答道:“大人教诲,下官谨记,不过下官毕竟染的毕竟是小疾,下官吃的是君禄,岂可因为小疾告假?为人臣者,当忠心竭力,下官若是染了小疾便告假,这圣人平时教诲的君臣父子之学,岂不是白读了?”

  毛纪差点没有气得吐血,姓徐的分明是说他圣人书白读了,拐着弯的骂自己。

  此时再议已经没有了心情,毛纪已没了多少心情,只是对徐谦的印象更坏,现在引而不发,打算过些时候再说。

  倒是徐谦并不怕他,其实也不算是不怕,只是因为毛纪本来对他印象就不好,反正已经得罪,徐谦并不介意多得罪几分。

  三个君臣又说了一些话,徐谦飞快记下,接着便是杨廷和与毛纪告辞。

  徐谦则是开始整理自己的记录,这些记录是要拿回翰林进行存档的。

  嘉靖朝他笑了笑,道:“徐爱卿当真病了?”

  殿里只剩下了嘉靖和徐谦,徐谦抬眸,连忙道:“回陛下,微臣是骗人的。”

  骗人……嘉靖失笑,他当然知道徐谦是骗人的,不过从徐谦嘴里说出来,让嘉靖心里一暖,不管怎么说,人家敢得罪毛纪,冲撞毛纪来给自己解围,这是一份很大的人情,嘉靖的脸色突然拉了下来,道:“方才的奏对想必你也听了,你怎么看?”

  徐谦沉吟了一下,将李时说给自己的话统统复述了一遍,道:“要平倭,最大的阻力乃是毛纪,而杨打人似乎希望坐享其成,毛纪口称徐徐图之,又说从长计议,无非就是拖延而已,陛下今日觉得内阁拟的章程不好,他们大不了再花费一两个月的功夫拟定新的章程,到时陛下必定又不满意,这样空耗下去,怕是几年之内也办不成。”

  嘉靖深以为然地点头,随即冷冷地道:“哼,太祖设内阁,本意是让内阁协助天子施政,可是现在却是内阁各行其是,这样下去,怎生得好,此次平倭,朕势在必行,若是这次再退让,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骄横。”

  徐谦苦笑道:“内阁众望所归,单凭陛下一人,如何强行实施平倭之策,没有朝廷极力支持,就算强行推行,最后也会被地方阳奉阴违,一旦战事不利,天下人必会抨击陛下劳民伤财,所以要平倭,就必须让内阁无话可说,极力支持。”

  嘉靖的脸色阴冷,道:“你说的对,可是内阁的态度已经不言自明。朕纵是想力挽狂澜,怕也独木难支,后日廷议,朕打算将平倭的事抛出来,怕就怕毛纪从中作梗,他若是明确反对,大臣必定会附和他。”

  显然对后日的廷议,嘉靖颇为上心,不过他把握不大,心里也是有些纠结,最后苦笑道:“你素来有办法,可有什么主意?”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七章:天子多心

  人和人的关系是奇妙的,比如嘉靖,此人算是大明朝真正的孤家寡人,这个人或许是因为个人经历的缘故对谁都带着怀疑,他从不会去相信任何人,也不会去贸然相信任何的事。

  本质上他是个最现实的人,他的世界观从没有所谓的幻想一说。

  也正因如此,他拼命揽权,他高高坐在御椅上,让一个个内阁大臣走马灯似的登上舞台,手里牵动着控制他们的银线,让他们相互攻讦,相互撕咬。

  这就是嘉靖,一个利用别人的斗争来保护自己的人。

 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,他却并非是一个拥有太多权力欲的人,他几十年不上朝,甚至可以数年不见文武官员,除了几个阁臣和心腹之外,他一心深居宫中,隐匿不出。

  徐谦曾对嘉靖有过分析,这个皇帝的权力欲其实并不旺盛,正如那些贪财的富绅,总是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拿出自己的积蓄,一遍遍的计算一样,若嘉靖是一个权力欲旺盛的人,是绝不可能深居宫中,他的行为应该更接近后世满清的某个所谓大帝,四处巡游、狩猎,接见王公大臣,一个将自己关在深宫里的皇帝便如锦衣夜行,还谈什么热衷权利?

  可是嘉靖的种种作为以及种种揽权的手段,如果非要拿出一个理由的话,徐谦深信,只是因为这个人从不相信别人,他极为多疑,甚至后来到了病态的地步,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对别人放心?他的种种手段来自于他心底最深的恐惧。

  可以想象,多少个日夜,这个人从噩梦中惊醒,看着昏暗的寝殿,看着窗外那晃动的树影。噩梦如金箍圈一样缠住了他,他呼吸加快,飞快的蹿下地,拔出御剑,一双受了惊吓的眼眸四处张望,他瞳孔在收缩,看到了窗外晃动的影子,他屏住呼吸,紧接着。一个个当值的太监魂不附体地进来口称死罪。他必定会握紧御剑,发出低吼:“查,立即去查,加强禁卫!”

  有一种人揽权是为了展示权利,而有一种人。唯有他死死抱住了权利,他才能有一丝的安全感,哪怕只是一丝而已。

  嘉靖一朝展示权利的时候并不多,可是使用权术的次数却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,他将自己当作了棋手,盘膝坐在这深宫之中,指挥着一个个棋子。只有这些棋子遂了他的心愿一般任他摆布,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。

  可是现在……似乎出了那么点点的意外,嘉靖第一次开始信任一个人,因为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同样的自己。这个人有自己的影子,与此同时,这个人一直在维护他的威严,一次两次还可以理解为投机。可是次数多了,终究让嘉靖的心底生出了信赖。

  越是信赖。遇到了难题就不免要问,你看怎么办?

  而现在,徐谦正在为这个而烦恼,本质上,他是个投机分子,不过投机太成功,以至于遇事就来一句如之奈何,这换做是谁,怕也吃不消。

  “老大,我不过是个翰林,还只是个翰林编撰,从六品的官爵,放到大明朝的官堆里,怕是连个浪花都冒不出,你堂堂天子都无可奈何,却问起我来了。”

  心里狠狠地腹诽了一番,徐谦踟躇了良久才苦笑道:“陛下,既是后日廷议,那就要仔细谋划,化被动为主动。”

  空话……典型的空话,空得不能再空,说了也等于是没说。

  嘉靖显然心有不甘,道:“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?”

  其实坑蒙拐骗或者是煽风点火,徐谦是很在行的,徐谦倒是有个主意,只是想了想,他又摇头,苦笑道:“哎……不妥啊不妥……”

  嘉靖板起脸来,道:“不妥什么?”

  徐谦道:“微臣倒是有个办法,可是这办法办起来,学生只怕……只怕要牺牲掉很多东西,我家夫人若是知道,怕要河东狮吼。”

  嘉靖的眼睛眯起来,道:“你不是有断……”这本是他无心的话,本想说断袖之癖,既然是断袖之癖,你根本就不喜欢女人,还怕什么河东狮吼?可是话说到这里,他又觉得大大不妥,连忙住口,沉默了一下,才又道:“你有办法?你要知道,忠义有时不能两全,朕也不勉强你如何,不妨这样,后日廷议你若是能拿出办法,朕……”嘉靖微微一笑,道:“朕自然不能给你什么封赏,你毕竟是朝廷命官,没有内阁和吏部点头,想要升官却不容易,不过你的父亲徐昌,朕倒是有办法,他毕竟是亲军,封赏起来方便一些。”

  徐谦痛苦地道:“臣能再想想好吗?”

  嘉靖板起脸,道:“有什么想不想的?事情就这么定了,朕也不打算问你有什么办法,总之后日的时候,朕要你扭转乾坤。”他又觉得方才的话有点过份,语气柔和起来,接着道:“此次平倭对朕很是重要,倭寇肆虐福建、浙江,你也是浙江人,眼看乡人受难,难道能无动于衷吗?”

  最后一句话刺中了徐谦的软肋,徐谦绝不是那种因为大义就跳出来文天祥附体的人,可是他终究有底线,苦笑道:“微臣遵旨。”

  嘉靖大喜,其实他有心想问问徐谦到底有什么主意,只是方才见徐谦很难启齿的样子,便打消了这念头,暂时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,省得徐谦说出主意出来,才发现实在没有下限,他这皇帝若是欣然点头,说你放心去做,道德上怕会有亏。

  嘉靖精神一振,道:“看你的样子,似乎颇有把握,有把握就好,来,陪朕坐坐,说说话。”

  徐谦已将桌上的记录收了起来,夹在了腋下,道:“陛下,若是微臣回去得太晚,怕要被人起疑,眼下是多事之秋,微臣待会儿还要为陛下谋划如何对付毛学士,只怕要先告辞了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  “这样吗?”嘉靖不由露出了几分遗憾之色,随即又笑起来,挥挥手道:“去吧,你这官一做,反而你我君臣像是生分了一样,不过你能知道朕的心思,朕也知道你的忠心,这就足够了,你放手去做吧。”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在内阁里,杨廷和满腹心事地进了自己值房,毛纪却趁机追了进来,笑吟吟地道:“杨公……”

  杨廷和眼眸瞥了他一眼,脸色平淡如水,坐在自己的椅上,慢悠悠地道:“怎么,毛学士有事?”

  语气之中既没有过份的亲昵,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过份冷漠,犹如一汪死水,宠辱不惊,宁静而又平淡。

  毛纪笑呵呵地道:“方才陛下的态度似乎很坚决,不知杨公怎么看?”

  他现在急于知道杨廷和的态度,在平倭的问题上,杨廷和一直显得有些犹豫,这和平时的杨廷和有着很大不同,以往的杨学士可谓雷厉风行,是绝不可能如此的。

  也正因为杨廷和这样的态度,让毛纪的心里有点儿没底,他当然知道,自己虽然和他同是阁臣,可是地位悬殊太大,杨廷和的一句话甚至顶得过他的十句百句话。所以摸清杨廷和的底细是绝对有必要的。

  杨廷和含笑地看了他一眼,道:“老夫能怎么看?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嘛,陛下的心思是好的,平倭……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。”

  毛纪冷笑道:“只怕陛下平倭未必是为了利国利民吧?”

  杨廷和的脸色很平静,道:“那么你认为陛下是为了什么?”

  毛纪沉默了一下,才道:“无非就是借机立威而已,陛下怕是想借着平倭干涉朝廷了。杨公不可不察啊,否则……”

  杨廷和的脸色阴沉起来,道:“你休要胡言乱语,这种话也是臣子能说的吗?”

  毛纪呆了一下,似乎一下子不认得杨廷和了,心里不由在想,杨公这是怎么了,怎么转了性子?

  他不由想起来,自从蒋冕垮台,杨廷和对自己确实冷淡了一些,莫非他连自己都觉得碍眼?不对……毛纪连忙打消这个念头,因为他知道朝廷是不可能让一人独立支撑内阁的,朝廷没这个规矩,宫里也断然不会如此放心,打垮了蒋冕,还会有张冕,整倒了自己,还会有刘纪,自己对他一向顺从,杨公何必要整自己?

  毛纪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对的,可是他没有想到,这些时日他实在热情过度了,按理说,他现在只是阁臣,连次辅都算不上,这户部尚书还兼在蒋冕的身上,现在还未继任,就已经上窜下跳,以户部尚书自居,现在极力反对平倭也是为了在这件事上头做打算,或许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有点过于热情,可是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落在了杨廷和眼里,面对一个如此眼热于次辅之位的人,杨廷和会怎么想?

  今日他可以图谋次辅,那么明日呢?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八章:节操碎了一地

  内阁,是杨廷和的内阁。◎◎

  换句话的说,这里是他老人家说了算,甚至是毛纪,也必须在杨廷和的掌握之下。

  他需要的部属,而不是榜手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的做法无可厚非,内阁大臣们不可能个个都如三杨内阁或者是刘健内阁那样的和谐,既然不和谐是大概率的事实,那么不妨就用强力的手段制造和谐,这个和谐就是,杨学士说你和谐就和谐,你敢有歪心思,他会毫不犹豫的弄死你。

  而毛纪犯得错误就是,他有点飘飘然了,这不是个好兆头,杨廷和整垮蒋冕,可不是为了让你毛纪冒头,他这是立威,当然,按资历来说,这次辅终究还是毛纪的,可问题在于,毛纪表现的太早了。

 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,可是想想皇帝和太子,那就好理解了,按理说,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,可纵是老皇帝奄奄一息,你这太子若是敢表现的太过欢喜,怕也得倒霉。

  杨廷和要的就是态度,他没点头,自然就还轮不到毛纪,当然,杨廷和倒还不至于一棍子把毛纪敲死,刚刚弄了个蒋冕,若是毛纪再出事,难免引人议论,况且毛纪平时还算乖巧,杨廷和只是想借机敲打一下而已。

  可就是这么一下不轻不重的敲打,却是把毛纪吓坏了,毛纪脑子嗡嗡作响,脸色青白不定,最后小心翼翼的道:“杨公…我…”

  杨廷和却是压了压手,打断了他的话,他微微一笑,道:“老夫知道你有你的难处,陛下平倭,固然有他的小心思。可是你呢,你极力反对,怕也有你自己的私心吧。”

  毛纪愕然一下,期期艾艾的道:“我……我怎么可能会有私心,只是一旦起了战事……”

  杨廷和轻轻叹口气,道:“你不必再说了,起了战事,国库难免收支就要紊乱,再过些时日。你就要接掌户部,这国库在别人手里没什么事,可是一到了你的手里就出现了亏空,于情于理,都说不过去嘛。”

  毛纪心里一暖。道:“杨公明鉴,我确实有这个心思,不过另一方面……”

  可惜杨廷和根本不给毛纪一点机会,他继续道:“可是国库是国库,你站在户部的角度上,自然想着的是国库。可是天子和老夫站在朝廷的角度,想的却是整个国家。我大明沃土千里,带甲三百万,却有跳梁小丑,肆虐神州。虽是疥癣之疾,可朝廷若是不发兵,岂不是为人所笑?”

  毛纪呆了一下,道:“杨公的意思……”

  杨廷和却又微微一笑:“可是话说回来。陛下平倭,和老夫的平倭不同。陛下平倭,先整顿卫所,老夫却以为,这是徒劳,你说要从长计议,要徐徐图之,却也没有道理,要平倭,就要先有平倭之策,且再看看吧。”

  毛纪一开始听杨廷和极力赞成平倭,心里猛地觉得不对劲,可是后来听到杨廷和的后半截话,心思总算放了下来,连忙道:“后日按理是廷议,陛下现在如此急切于平倭,内阁这边的章程他又不满意,只怕后日的廷议,陛下是要打算抛出来让大家讨论了,我听说,现在外头确实有不少风声,也有不少大臣极力赞成平倭,怕就怕那个时候……”

  杨廷和微微一笑,道:“这件事,就不怕问老夫了,你自己心里思量吧,你是内阁大臣嘛,再过些时日就是次辅,难道连这个事都办不妥?”

  毛纪精神一振,至少杨廷和没有反对他的政见,凭着这一点,他就觉得足够了。

  从杨廷和的值房出来,毛纪的案牍上已经积了一沓待拟的奏书,他坐回自己的椅上,却没有拟票的心思,突然想起什么,寻来一个书吏道:“徐编撰回来了吗?老夫这里有一份票拟,要让他代为抄录一下。”

  书吏是刚刚从待诏房那边过来的,摇头道:“回大人的话,还没有回呢,若是回了,肯定去叫人去翰林存档,到现在他那值房还是空空如也,要不,小人去请李翰林或是杨翰林来一趟?”

  毛纪目光一闪,变得意味深长起来,道:“这就不必了,你下去吧,是了,让张舒来一趟,斟茶过来。”

  那书吏连忙去叫人了。

  张舒是通政司的差役,专门负责传递票拟和奏书,他和毛纪是同乡,平时关系不错,听到毛纪传唤,他自然不敢怠慢,连忙斟茶过来,在毛纪身边候命。

  毛纪吃了口茶,皱眉道:“今日的茶不香。”

  张舒紧张的道:“大人,这还是武夷岩茶,都是按着大人的吩咐炮制的……”

  毛纪将茶盏放下,抚案道:“茶是好茶,奈何老夫却非品茶之人。”他眼眸一眯,道:“徐编撰一直逗留在东暖阁,这事你知道吧?”

  张舒心里咋舌,晓得毛大人这是要进入正题了,连忙点头道:“小人也听说了,方才递了些票拟给司礼监的太监,听说徐谦和陛下说了好一会儿话呢,宫里这些没卵子的东西,最是津津乐道这个,谁的圣眷好,他们也拿出来吹嘘,倒像是他们……”

  毛纪没心情听他胡扯,道:“陛下若是再见徐谦,你要通报一声,还有,吩咐一下外头的人,这徐谦有一举一动,都要通报,老夫总是觉得,这个徐谦在鼓捣什么东西,小心驶得万年船,不要坏了事才好。”

  张舒嘻嘻哈哈的笑道:“不过是个翰林编撰,大人这样在意做什么,大人捏捏手指头,都可以将他碾成粉末,教他死无葬身。”

  毛纪冷冷笑道:“你懂个什么,这朝廷多的是给事中制约尚书、侍郎,也多的是言官整倒内阁大臣的先例,经历了这么多事,老夫再门缝里看人,那就真无可救药了。”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一份份的传报,每日按时送到毛纪的手里。

  可是毛纪反而越来越疑惑了,事实上,徐谦这几日的行踪确实诡异,诡异的有点不太像话,似乎他特意让人用快马,去了杭州一趟,具体去做什么,却是知之不详。

  去杭州……莫不是向明报求援?

  毛纪心里有个预感,预感徐谦一定会从中作梗,会横插一杠子,明报也确实让毛纪有了那么点忌惮之心,毕竟这份报纸在江南颇有影响,可是他随即一想,又觉得自己多心,说的难听些,总共也就三天时间,就算是快马加急,那也不过是打个来回而已,远水救不了近火,徐谦最多弄个写了支持平倭的文章印在报纸上,可只是一篇文章,想要扭转乾坤,却未免有点高看他了。

  如此看来,这徐谦在明报上头做文章,似乎还不足以雪中送炭,这东西至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。

  倒是有一件奇怪的事引起毛纪注意,这几日,徐谦一直都往东宁侯府上跑,两天的时间去了两次,驻留的时间也不短,下了值就呆在那里,没一两个时辰不出来,出来的时候一身酒气,有时还是陆家的人送回去的。

  陆家……

  对于东宁侯,毛纪倒是真有几分忌惮了,大明朝的世家可不能单单看爵位,别看陆家只是一个侯爵,可是已经传承了六代,可谓枝繁叶茂,在亲军和京师五大营中影响不小,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给徐谦和陆家赐婚的原因,徐谦是嘉靖的心腹,赐婚陆家,某种意义来说是拉拢陆家,只要稳住了陆家,某种意义来说,新天子足以高枕无忧。

  徐谦去陆家做什么?莫不是有什么阴谋……

  毛纪狐疑不定的时候,事情倒是水落石出了,据说在徐谦见嘉靖的前一天,徐谦也去过陆家一趟,同样是吃了许多的酒,呆了一两个时辰才醉醺醺的回到府上。如此看来,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,莫非是自己太过多疑?

  这两个疑点,像是梦魇一样让毛纪挥之不去,可是每次理智的琢磨,又觉得背后没什么深意,徐谦假若当真得了嘉靖授意,想要暗中捣鬼,应该多联系御使言官才是。可是话说回来,徐谦和都察院之间的关系很紧张,到现在都察院里提到徐谦都是恨之入骨,当年徐谦毕竟得罪都察院有点狠了,大部分御使都清高的很,一向爱说别人是非,可是徐谦从前动过都察院的御使,在这个群体看来,徐谦简直就是奸贼中的奸贼。

  “问题出在哪里呢?”

  越是到了廷议临近,毛纪越是有些不安,可有些时候,他又不禁自嘲的笑了笑,对自己说:“不过是个翰林编撰,怕个什么?老夫宦海几十年,还怕他一个徐谦?”

TOP

0
  第三百一十九章:交锋

  其实如毛纪所闻,徐谦这几日既没什么寻常,又没什么不寻常,每日清早去内阁当值,当值时起草一下圣旨,或者和李时、杨慎闲谈。

  李时是二甲进士出身,可是为人老练。而杨慎与徐谦有着相同经历,杨慎也是状元,在正德年间,他师从于李东阳,拜李东阳为师,在其门下学习功课。

  徐谦的恩师是谢迁,谢迁与李东阳都曾在刘健内阁中显赫一时,光芒四射。

  从某种意义来说,徐谦和杨慎的关系更密切一些,这时代的官,出身毕竟最重要,谈及师从,杨慎和徐谦都不禁唏嘘,不管怎么说,二人至少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推崇刘健内阁,只是……争议也不是没有。

  杨慎认为,若是朝廷奸臣当道,大臣应该忍辱负重,坚韧不拔,继续与奸臣周旋下去。

 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,只是杨慎每每兴匆匆的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,徐六首同学就老脸一红,忍不住要争辩几句,倒不是他不认同这句话,可是恩师谢迁当时迫于刘瑾的压力致仕,而李东阳则继续留在内阁,他总是觉得,这位杨状元分明是在拐着弯的骂他恩师‘临阵逃脱’,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,不反驳才怪了。

  其实两个人暗中都在卯劲,师门之争只是表面现象而已,若是有人问起刘健内阁中谁贡献最大,刘健无疑是最耀眼的人物,可是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却很有争议,二人都曾大功于朝,也都同样为弘治中兴立下赫赫功劳,真要说谁更厉害一些,还真说不准。

  只是徐谦和杨慎这两个学霸却不同。他们显然都认为各自的恩师更厉害高明一些。

  于是乎,徐谦起草了圣旨,杨慎便会拿去仔细核实,就等着徐谦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,自然徐谦也是这样做。

  最惨的自是李时,大家都知道,作为一个两面派,压力是很大的,他对着徐谦笑。对着杨慎也笑,风一吹,他就得琢磨着往哪边倒合适,这老狐狸成了精,每天的所作所为就是安慰和夸奖。

  “徐编撰起草的圣旨心思细腻。条理清楚,治河在乎于疏而不漏,若是按这份圣旨治河,必定让人信服。”

  “妙哉!杨侍讲的行书有乃父之风,大气开阖,媚而不妖,惊动天地也。”

  “徐编撰果然不愧是我大明不世出的……”

  李时每日都在睁眼说着瞎话。不过这几日似乎在期盼着什么,心情却都是极好,他平素生活简单,在值房里一副混日子的模样。有时令杨慎很看不惯,其实连徐谦自从上次听了他的一番琢磨之后,渐渐也对他观感下降了。

  墙头草嘛,难免让人轻视。

  徐谦已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环境里。其实内阁的待诏房日子过得还算不错,同僚们虽然不单纯。却总还算无害,下属们虽不精明,至少对他敬若神明。

  其实翰林是闲职,平时也就读读书,舞文弄墨而已,但凡能进这里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,舞文弄墨毕竟都不算什么。

  到了六月十三,快到下值的时候,内阁那边有请,徐谦过去,便看到杨廷和和毛纪二人在那儿候着他,杨廷和和颜悦色地问他:“老夫让你写一道治理松江的章程,徐编撰写了吗?”

  徐谦为难地道:“时间紧凑,只写了一半。”

  杨廷和遗憾地道:“明日就是廷议,时间怕是来不及了,待会儿你用些心,劳烦你今日就将这章程奏本拟出来。”

  徐谦颌首点头道:“是。”

  就像是漫不经心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,杨廷和微笑道:“是了,明日廷议,你来负责记录廷议,如何?”

  他突然问了这么一句,让徐谦警惕起来,翰林负责起居记录,这是朝廷的规矩,可问题在于,廷议的记录往往都是老油条来干的,徐谦才刚刚入翰林,上次天子和阁臣奏对,他就把事情办‘砸’了,现在又让他去记录,这分明是剥夺他在朝中纳谏的权利。

  翰林是有资格参加廷议的,不只是如此,翰林因为清贵,所以在廷议之中也有奏事之权,而一旦负责记录廷议,这就等于是剥夺掉了徐谦奏事的权利,总不能在这满朝文武面前,徐谦在一旁作着记录,然后突然一下子跳出来奏事吧。

  杨廷和或者是毛纪显然不想让徐谦在廷议中说什么话,可是徐谦有些话却又非说不可。

  现在问到了头上,徐谦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了,他毫不犹豫地道:“下官只是新晋翰林,廷议这样的场合让下官记录廷议纪要怕要误事,老大人固然想赋予重任,可是下官无才无德,还请老大人另请高明。”

  这是婉言拒绝,当然,徐谦并不指望自己这一番话就可以让两位阁老改变主意。

  杨廷和与毛纪对视一眼,不由笑了。

  他之所以叫徐谦来提出这个要求,不过是毛纪的主意而已,现在徐谦不肯,他也不想强求,既然这是毛纪提出来的,自然让毛纪来说。

  毛纪忍耐不住,阴沉着脸道:“话不能这么说,今年虽然新晋了不少翰林,可是庶吉士毕竟还生嫩,你是编撰嘛,至于其他人也各有差事,所以想来想去,也只有你最是清闲,你不要推拒,杨公和老夫主意已定。”

  这分明是不撞南墙不回头,徐谦忍不住道:“若是出了差池,廷议的纪要记载不明,岂不是耽误大事?大人说一时没有人手,下官却是知道李侍读近来倒是清闲,不妨请李侍读……”

  “李时吗?李时自有他的事要做。”毛纪显然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太站得住脚,方才说大家都很繁忙,就你清闲,可是徐谦说李时也很闲,这分明是撕他的脸皮,毛纪近来心神不宁,所以容易动怒,见徐谦态度坚决,便冷哼一声,继续道:“不过你这样说,那么就把李时叫来,也省得你觉得老夫不公。”

  毛纪要叫李时,自然有他的考量,在他看来,李时这厮就是个没有节操的墙头草,当着内阁大臣的面,且看他敢不敢为徐谦说话。像李时这样如泥鳅一样的人,要左右他还不容易?

  这么做,自然是让徐谦死心,也省得别人说他毛纪故意和新任翰林过不去。

  过不多久,李时便赶来了,李侍读一见到两位阁老,双目立即放光,仿佛见了奶酪的耗子,恨不得自己全身骨头都是酥软的,连忙行礼道:“下官见过大人。”

  毛纪将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,道:“本来嘛,老夫想赋予徐编撰重任,也借此磨砺于他,只是他偏偏怕麻烦……”说是怕麻烦,言外之意却是不太识相。接着又道:“只是现在翰林里大家各忙其事,徐编撰却说李侍读有闲,可以代为纪要,李侍读,你当真有空闲吗?”

  毛纪说得已经很明白了,无非就是告诉李时,人家现在要整徐谦,也不打算让徐谦以翰林的身份参加廷议,让他作一作纪要就好。也是暗中告诉李时,叫他不要多管闲事。

  李时却是笑了,笑得很谄媚,堂堂一个翰林露出这样不太要脸的笑容,实在是给翰林丢脸。

  李时道:“大人,徐编撰说的不错,下官近来确实有闲,若是徐编撰没空,就让下官代劳好了。”

  他说这一番话出来,让毛纪不禁愣了一下,他本来以为李时是个很识相的人,谁曾想这个家伙居然反手倒打他一耙,这个人怎么回事,是不是疯了,还是根本没有听到自己的言外之意?不对,他为官多年,怎么可能会听不懂?可是为了一个编撰却得罪一个内阁大臣,这不是疯了吗?

  毛纪的脸色越来越黑,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,甚至有一种被人耍了的羞辱感,真是荒唐,堂堂内阁大臣居然被两个翰林给耍了。

  杨廷和目光一沉,不由好好地打量了李时一眼,竟也觉得有些看不透他,李时是什么人,内阁里头人尽皆知,此人是出了名的墙头草,一点节操都没有,可是李时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偏帮徐谦?杨廷和目光如炬,却也发现自己有看不透的地方。

  眼看毛纪怒气要发作,杨廷和却是皱眉,徐谦说李时有空,这李时是毛纪请来的,既然请来了,人家说有空,你若是发这无名怒火,难免显得内阁没有肚量,他只得不咸不淡地道:“既然如此,那么李侍读就来作这纪要吧,事情就这么定了,你们下去。”

  毛纪发出一声冷哼,狠狠地瞪了李时一眼。

  李时却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,脸色如常,厚着脸皮道:“那么下官告辞。”说罢,与徐谦一道告辞出去。

TOP

0
  第三百二十章:对决

  李时好整以暇地与徐谦出了内阁,他的行为让人很是不解,因为徐谦举出李时有空闲的例子出来的时候,只是想借此反驳毛纪而已,谁知毛纪当真把李时请来问话,原以为以李时的性格定然会向毛纪屈服,可是谁知这位李侍读居然倒打一耙,把毛纪坑了。

  李时是什么人,徐谦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性子?此人无利不起早,从来没有原则,风吹两边倒,徐谦不过是个新晋翰林,他到底出于何种目的,竟然为了自己而得罪毛纪?

  自始至终,徐谦觉得李时有两点可疑之处,其一是他和自己关起门来说的那一番话,其二就是今天反抗毛纪。

  这个人,到底是什么目的?

  徐谦看了李时一眼,一边与李时往待诏房走去,一边试探地向李时道:“李大人……”

  他话说到一半,李时微微一笑,道:“你是想问老夫为何要助你一臂之力是吗?毛纪此人睚眦必报,今日老夫得罪了他,将来只怕这前程定是黯然无光了,是吗?”

  徐谦点头。

  李时哈哈一笑,正气凛然地道:“你看错老夫了,你真以为老夫为了前程可以连廉耻都不要?哈……老夫读的是圣人之书,圣人教诲,老夫不敢相忘,若是因为说了一句实话就惹来这无妄之灾,惹来毛纪所忌,那么……不妨就放马过来,老夫不怕!”

  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使得李时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,整个人都变得神圣起来。

  徐谦不由呆了一下,心里想,莫非是我看错了他?这位李大人居然是个好人?

  徐谦在心里琢磨的时候用了居然两个字,显然是自己的把握实在不大,为官之人若是都像李时这样。只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,这家伙还能混到现在,似乎混得还算不错,可见腹黑二字定是不少,一个这样的人立起这么大一座牌坊,徐谦若是真信,那才是见鬼了。

  可若不是因为如此,又是为什么呢?

  徐谦无论如何都想不到,既然想不通。那么只能不去想,对他来说,明日的廷议才是大事,至于这李时是好是坏,是大明朝稀罕的‘正直’人士还是个王八蛋。似乎都和他没有多少关系。

  他嘻嘻哈哈地奉承了李时几句,无非是说:“大人所为实在令下官佩服。”

  李时自然心满意足,二人回到待诏房,便各自做事去了。

  只是李时这么一下,实在让毛纪气得不轻,他原本是希望买个保险,索性剥除掉徐谦在廷议中的发言权。可哪里想到半途被李时坑了。想那李时平日里对他低眉顺眼,半天蹦不出个屁来的样子,毛纪就觉得既可恶又义愤填膺,这个人………怎么能坏到这个地步!最重要的是。此人以前对自己那般谄媚,怎么今日就变了一个嘴脸?

  他也想不通,不过他和徐谦不同,徐谦想不通就不会去想。可是毛纪想不通,那就打算动手了。

  要动手就必须通过吏部。想法子把李时调到南京去,而要经过吏部终究绕不开杨廷和,他见杨廷和默不作声,冷笑连连地道:“杨公,想不到连李时也被人收买了。”

  收买二字咬得很重,显然是希望引起杨廷和的注意。

  杨廷和若有所思,摇头道:“这个李时,老夫知道他,他绝不是个刚直之人,老夫记得,他从前考的是二甲十三名,按理呢,是不能入翰林的,应当送去各部观政,可是此人却是借口说自己精读《性善论》,三天两头去拜访当时的吏部尚书王鳌,王鳌使了关系,才将他安排进了翰林院。”

  《性善论》乃是王鳌的大作,便是王阳明也对其很是推崇,新学从某种意义来说吸取了很多王鳌学说中的一些理论。这王鳌在学术上也算是开宗立派的人物。

  杨廷和说出这番话,可见他对李时的印象很坏,这个人可以为了仕途不择手段,王鳌在位的时候,他大力提倡《性善论》,等到王鳌致士,他又突然转为理学,别人是用银钱贿买升官,而此人则是投其所好,其实和贿买没有什么分别。

  杨廷和素来对这个人很是冷淡,他主持吏部之后,对李时抛来的橄榄枝无动于衷,若不是此人资历很深,只怕早就将他一脚踹开了。可是现在,这个人居然胆敢得罪毛纪,这就有点让人摸不透了。

  最后,杨廷和叹口气,道:“此人不是善类,要小心提防他,或许这个人有什么图谋也是未必。维之,要小心了。”

  杨廷和的话里头并没有收拾李时的意思,不过很明显,相对徐谦,杨廷和更忌惮李时,只是杨廷和这样的人终究还是有一丝好奇心,想要知道这李时到底搞什么名堂,正是这个念头,让他暂时收起了杀念,且看看再说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次日一大清早,嘉靖三更时就已经起来了,他近来心思不宁,自从蒋冕完蛋,现在宫里所做的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批准蒋冕致士,嘉靖的疑心已经日渐加剧,堂堂大学士说完蛋就完蛋,他这个天子亦是感到了危机。

  越是如此,嘉靖就越是希望借此揽权。

  如何揽权呢?他必须得有个名目,这个名目就是平倭,唯有他亲自主持平倭才可以借机染指朝政,主持大局。当然,想要绕开吏部染指是不可能的,可是某种意义来说,他多少有了说话的余地,不再是天子说一句,大臣们反驳一句,这个事不能做,那个事也是不能。

  若是不能迈开这一步,所谓天子君临天下就是个空谈。

  况且平倭带来的巨大声望也是嘉靖一直想要的,他从来就不是个好人,他的所有念头都混杂着他自私自利的性格,可是某个方面来说,他这一次自私自利却也算是利国利民之举。

  偏偏……阻碍还是不小,至少近几日的许多奏疏,不少大臣都明确地反对了这一次劳民伤财之举,许多人的意思很明确,倭患是小事,没有必要大张旗鼓,至于整肃江南各卫所,显然也是杀鸡用了牛刀。

  当然,也有人拿出了朝廷开支进行劝谏,大多数人认为,现在国库的收支本来就紧张,若是再平倭,怕是要亏空了。

  面对如此多的质疑,嘉靖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推行下去,他没有退路,一旦退缩,将来事事都会被人拿捏。

  这也是嘉靖今日将平倭的事宜在这廷议上抛出来讨论的原因,他希望在廷议之中得到相当一部分大臣的支持,只有如此,这件事才有机会成功。

  嘉靖起得很早,而后就睡不下去了,索性移驾暖阁,心不在焉地看书,只是这书看得实在没有太多的趣味,更是令他心神不宁,好在这时候,黄锦听说陛下半夜起来,也连忙换了衣衫,急匆匆的赶来伺候了。

  “黄伴伴,现在朝廷对朕的平倭之策很是质疑,而杨廷和的态度又不置可否,大学士毛纪则索性当面反对,想来他们也早已预料,朕今日必定会抛出来让群臣讨论,毛纪一定会有反制的措施,朕现在担心,担心今日会大失颜面……”

  黄锦小心翼翼地道:“陛下不是命徐编撰想办法了吧,徐编撰一定会不负圣恩。”

  嘉靖却是叹息摇头,道:“这你就不知了,徐谦毕竟只是编撰,他又不是内阁学士,他纵然能尽力而为,可是人力毕竟还是有穷尽的时候,朕虽然将赌注放在他的身上,可是真要到无能为力的时候,却也无可奈何,想来他现在也在为此事头痛呢。”

  嘉靖今日显得有些不太自信,他太明白自己的对手了,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,引经据典,那可都是一套一套的,徐谦……毕竟还是太嫩了。

  黄锦默然无语,他又不敢打包票,只好道:“陛下放宽心,这世上哪有过不去的坎儿,现在胜负未分,陛下反而先担忧了起来,这又是何必呢?陛下,时候还早,还是先歇一歇吧,至于其他的事,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。”

  嘉靖挥挥手,突然变得严肃起来:“无论如何,若是徐谦当真能促成此事,朕定要重赏,若是平倭之策真能推行下去,对朕来说,实在太重要了。”

  他又叹了口气,靠着御案子打了个盹,待精力恢复了一些,见天光已经大亮,便抖擞精神,命人来问:“到了什么时辰?”

  “陛下,快到卯时了。”

  嘉靖目光幽幽,喃喃道:“卯时……时候差不多了。”

TOP

0
  第三百二十一章:廷议

  曙光初露,星点曙光穿破皑皑夜雾,午门城楼上的琉璃瓦渐渐镀上了一层光晕。随着晨鼓传出三通响动,早起的太监推开了厚重的午门,拥簇在门外的大臣们鱼贯而入。

  穿过了门洞,过了金水桥,远处雄伟壮阔的崇文殿已是遥遥在望。

  徐谦一身礼服,走在队伍中间,随着人流缓缓向前蠕动,他能感受到,许多人不经意间,向他投shè过来的目光。

  今rì的廷议透着一股子不同寻常。

  内阁大学士毛纪已经放了话,天子平倭,虽借拯救黎民生计之名,却有好大喜功之实。

  当然,毛纪还拿出了他的杀手锏,即先皇帝正德,继位二年,也未曾听说过征伐之好。

  这句话用心实在歹毒,要知道,正德皇帝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,也是所有大臣们眼里的昏君,也是将来皇帝之中的反面典型。

  这样一个人,拿出当今天子与正德皇帝相对比,其居心可见一斑。

  连好大喜功的正德皇帝登基二年之后,尚且没有随意征伐,而现在嘉靖皇帝初登大宝不久,就忍不住要大动干戈,这岂不是说,嘉靖天子比之正德天子还不如。

  若是大臣们不劝谏制止,只怕正德皇帝的覆辙就要重蹈了。

  当然,这些话都只是在私下里流传,某种意义来说,毛纪确实是抓住了大臣们的心理,百官不希望起战事,随意挑动战事。不但劳民伤财,还可能助长君王的好大喜功。

  这世上最伤人心的。怕就是这些背后的窃窃私语了,官面上的话倒还可以提防。可以解释,甚至是辩解,可是这些流言蜚语却教人防不胜防。

  这些私底下的话,是否进了嘉靖耳里徐谦并不知道,可是徐谦却是知道,正因为他是知情者,所以他的心情非常不好,情绪不稳定的徐谦抿着嘴,脸sèyīn沉。他的耳畔或许静谧,可是他仿佛能听到那些耳朵后的窃窃私语,这些私语之声,扰乱了徐谦的心。

  众人鱼贯进入了崇文殿,按班站定,穿着大红礼服的黄锦已经站了出来,扯着嗓子道:“尔等静听,陛下有口谕,今rì廷议所言之事——靖国平倭!”

  平倭二字出来。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,许多人深以为然,果然不错,今rì所议的果然是平倭!

  不少人已经打起了jīng神。目光纷纷落在大学士毛纪身上。

  毛纪纹丝不动,脸sè深沉,目光幽邃。可是他的身上,似乎带着一股斗气。这股气息由内而外,弥漫在周身。他目光突然一动,宛如一道闪电飞落在对面的班中,在他的对面,站着的正是徐谦。

  旋即,毛纪的嘴角,不经意的露出了一丝冷笑。

  “来吧,今rì倒要看看,你一介翰林编撰,拿什么和老夫斗,又拿什么和满朝的大臣斗!”

  毛纪的心里,说出这句话,或许在入宫之前,他还有几丝忐忑,可是一旦站在了这崇文殿,站在这崇文殿的上首位置,从这里向后看,无数的人以他马首是瞻,毛纪的心定了下来,随即升腾起一股锐不可当的豪气。

  徐谦感受到了毛纪的目光,他朝向毛纪,微微一笑。

  他的笑容竟有几分说不出的魅力,这笑容带着几分真挚,犹如chūn风袭来,似乎是多年的挚友重逢。可是这个笑容,在毛纪的眼里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狡诈,宛如一条毒蛇,吐着猩红的信子,露出森森毒牙。

  毛纪哂然笑了。

  他心里想出一句话:“跳梁小丑,也敢螳螂挡车!”

  晨鼓的声音又悠悠传来,辰时一刻已经到了。

  嘉靖穿着衮服,戴着朱冠,龙行虎步进殿,他的目光顾盼之间,仿佛已将殿中所有人都尽收眼底,嘉靖冷笑,快步上了丹陛,坐在御椅。

  他纹丝不动,也不做声,目不斜视。

  殿中安静的可怕,时不时传出一两声尴尬的咳嗽。

  陛下不语,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杨廷和就不得不站出来了,他缓步出来,一字一句道:“陛下,不知今rì议的可是平倭吗?”。

  明知故问!不过也算是一个不算太尴尬的开场白。

  嘉靖的心思或许容易被人摸透,可是他的xìng格却让人不知所以然,或许这一刻,他会喋喋不休,讲他的治世之道,可是下一刻,他或许就抿抿嘴,一句话都不说了。

  嘉靖点头。

  杨廷和自然开始主持廷议,朗声道:“今rì议的乃是平倭,诸公可有话说吗?”。

  “微臣有奏。”

  站出来的乃是户部钱粮主事陈望,陈望站到了班中,目光一抬,朗声道:“微臣窃以为,倭患愈演愈烈,横行无法,殊为可恨,只是微臣听说过万乘之国征伐千乘之国的道理,却从未听说过,万万乘之国征伐草寇海贼的道理。陛下,杀鸡焉用牛刀,疥癣之患,何须陛下劳心,只需一道圣旨,勒令各省巡抚追剿即可。”

  嘉靖抚案,他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,显然陈望所言,正合了这朝中衮衮诸公的心意,嘉靖嘴角微扬,冷笑一声,道:“若是一道旨意即可,为何倭寇肆虐十数年,各省屡屡进剿,不得力尽全功,反而倭患愈演愈烈?”

  陈望愕然了一下,正待发言。

  同是户部主管仓储的主事刘彦却是朗声道:“陛下此言差矣,倭患愈演愈烈,非战之罪,而在钱粮而已,各省总官兵虽辖制军马巨万,可是钱粮不足,每每不能用尽全力,微臣以为,朝廷只需拨发钱粮若干,及至各省,各省官员武将,必定奋发而起,克rì灭贼,可是陛下声称要裁撤整肃卫所,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,裁撤了官军,就要另行招募,招募之后有需假以时rìcāo练,不但费时耗力,更靡费钱粮,眼下国库已是不足为用,陛下这般大动干戈,实在不妥。”

  显然这些人早就有了对付嘉靖的手段,嘉靖要平倭,可问题在于,不能大张旗鼓的去,为了平倭,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说,连江南数省的卫所还要裁撤,再加上招募军马,加上各种的消耗,这哪里是剿匪,简直就是折腾。

  既然如此,大家可以退一步,让各省去剿就好了,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
  “江南各卫的官军,当真可用吗?王某以为,怕是不尽然吧,我是福建人,就在我入京之前,福建成平卫数百官军,被数十倭寇奇袭,结果如何?数百官军溃不成军,而倭寇居然丝毫无损,这样的官军,要了有什么用?”

 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,众人一看,却是新任的翰林王琦,这王琦是徐谦的同年,刚刚点入翰林,xìng子也是出奇火爆,虽然面对的都是他的前辈,语气却没有太多的客气。

  嘉靖听了,jīng神不由一振,他怕就怕大臣一面倒的反对,只要有人站出来支持,他的脸上才好看一些。

  朝中的争议终于开始了,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,有人极力反对,却也有人站出来反驳,反驳的官员,多是浙江、福建一带的官员,这些人之所以鼓起勇气出来支持平倭,无非是一方面碍于家乡遭受倭害,另一方面,也是江南那儿,平倭的事已经引起了士绅的注意,人嘛,都好个名声,若是这时候默不作声,只怕要被人痛骂了。

  不过这些支持平倭的大臣,毕竟都还是少数,班中的毛纪已经有些忍耐不住了,他的目光朝其中一个大臣使了使,这大臣会意,随即朗声道:“微臣极力反对,说一千道一万道,无非就是希望在江南大动干戈而已,可是诸公有没有想过,一旦大动干戈,对江南未必是好事,战火一起,会造成多少流民,裁撤了卫所,又有多少人失了饭碗?”

  站出来说话的乃是吏部清吏司主事杨辰。

  杨辰一出,议论声顿时消了下去。

  要知道,这位杨大人可不太一般,人家手里捏着的,可是大家的乌纱帽,你若是反对他,他若是伺机报复,这前程怕是要黯然无光。

 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,正常的人遇到这种可能牵涉到自己前途的事,不免要掂量掂量。

  而毛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他微微一笑,鼓励的看了杨辰一眼。

  杨辰jīng神一震,继续道:“再者说了,有人夸大倭寇之害,这是什么缘故,无非就是有人抱有私心而已,疥癣之患,大动干戈,得益的是什么人?都说倭寇肆虐,可是江南照样歌舞升平,哪里来的肆虐?”

  他这话有点儿过份了,不过有时候,话说的越是过份,威慑力反而十足,这就好像路人之间遇到了矛盾,嗓门高的人往往能占上风一样,先声夺人,直接一个下马威下去,谁敢争锋?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7-6 20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