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我来谈谈诸葛亮

0
楼主用红字标出的“两个凡是”是亮点。
不过单从小说来说,孔明也是有把话说得过满的例证的,比如草船借箭。当然也可以说是他成竹在胸,但我觉着更因为他有主角光环,所以可以打破“两个凡是”。

TOP

0

回复 11楼 的帖子

你说的很对,人人都需要不断感悟、充实并坚强起来。

另外回复8楼,呵呵,引用的大部分出自三国志,这是获得公认的正史,并非杜撰,兄台可查阅相关文史资料证实。

TOP

0
同意楼上几位兄弟的分析,只是演艺中的故事而已,诸葛亮出色的地方是他的政治才能,论军事是比不上周瑜的。
不过楼主的结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,让三分海阔天空嘛

TOP

0
那是演艺啊,就是故事,真正的历史早已失传,流传下来的历史真假难辨啊

TOP

0
真正的历史有谁能说的清楚,知道诸葛亮,周瑜都是英雄救足了

TOP

0
其实大家都知道楼主是把话题限定在三国演义的范围,何必扯什么三国志呢

TOP

0
其實就算是三國志也未必是真的

史學家早就研究過﹐陳壽很可能因為當年老爸被孔明判連坐一事對其懷恨在心

再加上他是晉國的史官﹐不是每個人都是司馬遷的 (不要忘了司馬炎爺爺的對頭是誰)

因此羅貫中是褒蜀貶魏﹐而陳壽則是褒魏貶蜀

歷史是勝利者所寫的﹐誰知道什麼是真偽呢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一针见血,近乎妖...

TOP

0
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在军事上并没有周瑜那么强的,至于周瑜是不是被气死的还有待考证

TOP

0

回复 17楼 的帖子

引用:
原帖由 crdd 于 2009-10-28 08:55 发表
其實就算是三國志也未必是真的

史學家早就研究過﹐陳壽很可能因為當年老爸被孔明判連坐一事對其懷恨在心

再加上他是晉國的史官﹐不是每個人都是司馬遷的 (不要忘了司馬炎爺爺的對頭是誰)

因此羅貫中是褒蜀貶 ...
我觉着提出这样说法的人很有可能连《三国志》都没认真看过。
在这里引述一下陈寿在《诸葛亮传》中最后对诸葛亮做的评价:
    评曰: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;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,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,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;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;庶事精炼,物理其本,循名责实,虚伪不齿;终于邦域之内,咸畏而爱之,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。可谓识治之良才,管、萧之亚匹矣。然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,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

    除了最后一句,哪一句不是盛赞?管仲助齐桓成就霸业,萧何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,而诸葛亮虽雄才大略,治蜀有方,但蜀国终究偏安一隅,未能成功,陈寿却将他比作以上二人,这评价难道还不够高?只有最后一句分析诸葛亮没能成功的原因,说大概应变将略不是他的擅长的。诸葛亮五次北伐,没有大的作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,难道这也成了对他的贬损?诸葛亮一生中没有在军事上取得大的成就也是事实。难不成非像演义中一样,不顾事实,写他算无遗策才算不诽谤吗?且看陈寿的用词和语气,“盖...欤”,甚至都并不是盖棺定论的陈述句。说他诽谤诸葛亮的人且拿出证据来,不要凭陈寿父亲曾经被诸葛亮处罚就主观臆断。
   “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”,“终于邦域之内,咸畏而爱之,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。”陈寿这里说的已经很明白了,怎么还会携私怨有意贬损他呢。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因罪被贬,被流放之后却没有怨言,诸葛亮也仍然重用李严的儿子。李严后来听闻诸葛亮的去世的消息,激愤病死。“平(李严)常冀亮当自补复,策后人不能,故以激愤也。”(见《李严传》)陈寿如果真携私恨,何必这么写,来佐证诸葛亮执法公正,获罪之人毫无怨言?

    陈寿还收集整理了《诸葛亮集》,要真是恨诸葛亮还会干这事,帮他出书,让他的著作流芳百世?他上书晋武帝时如下所说:
“伏惟陛下迈踪古圣,荡然无忌,故虽敌国诽谤之言,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,所以明大通之道也。谨录写上诣著作。臣寿诚惶诚恐,顿首顿首,死罪死罪。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,平阳侯相臣陈寿上”
   提出陈寿报复言论的人不仅将司马炎,陈寿看小了,也将诸葛亮看小了。

   终上,流言止于智者,陈寿无愧于心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小郎君 金币 +6 回复认真,鼓励 2009-11-1 19:07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7-6 04:55